独家对话小米汽车退订事件当事人:不露脸拍摄是怕朋友笑话,说我们是故意黑、想挣钱的完全是胡说

针对近期引发热议的小米su7 ultra退车风波,本报记者独家对话维权群群主高先生及被质疑使用小米8手机的卢先生,直击事件核心矛盾。

记者:这个群您是群主吗?

高先生:我是群主。

记者:这个维权群,需要让对方提供哪些东西来确认车主身份?

高先生:一般进群验证的话,之前我们是通过验证截图,也就是打开后台截图,把当前页面和app的页面放在一起截图,基本上就可以通过验证了。后来我们觉得这个验证可能还不够,也担心存在问题,所以后来都要求录屏来验证,就是使用屏幕录像功能,然后打开app查看这样。

记者:您知道现在这个群里有多少人吗?每个人的情况您大概都了解吧?群里有没有做二手车甚至是黄牛这种的人?

高先生:现在390多个,大部分我都了解。(做二手车或黄牛的)可能有一两个,但是我没有太注意到。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买这样一款车?

高先生:我是小定用户,去年小米公布价格是80多万的时候,我付了1万块钱小定。后来受邀去看品鉴会、实车,看完后我觉得这车不太让我满意,当时决定不会购买。今年2月27号,车发布了,价格是50多万,我心动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推出了挖孔的造型,我很喜欢。

28号我去交付中心看实车,但没看到挖孔实车。听销售介绍如何选配时,说到挖孔盖要42000元,还说挖孔内部结构会改,后期不只是两个孔的样子,因为正常逻辑觉得不可能只是两个孔,销售也说里面结构会改,如果不选后期也改不了,而且网上也有类似解释,这些都让我认为挖孔一定有实际效果。对我来说,如果只是样子货,那很傻,我相信很多人也这么认为。虽然当时觉得42000元有点贵,加上购置税、保险费等,成本将近48000元,但还是决定选择。

记者:到什么时候您决定要退?

高先生:大概4月底的时候,第一批挖孔的车交付了,我们车友群有个赛车手提车后去贴膜,拆开挖孔处查看。之前大家对挖孔都非常好奇和期待,觉得它是车的灵魂,我还在小红书分享说挖孔是精髓、必须选。但拆开后发现就只有两个孔和一个塑料支架,没有大家以为的风道,大家都挺失望的。

记者:您看到这个情况后,跟小米的客服或者销售沟通过这个事吗?

高先生:有沟通。过了一两天,心里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就想能不能不要了。群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打400电话,他们说只能向上反馈,不确定结果;销售也说帮忙反馈。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了ota的事情,群友们组建维权群去维权ota的问题。ota问题加上挖孔问题,大家吵了很久,最后ota撤回了,但定了挖孔盖的车主还是觉得挖孔问题不对,一直在讨论。我觉得大家在大群里吵没意思,就单独拉了一个定了挖孔版的群,大概拉了百来个人。

记者:为什么大家对于ota这个事情也不满意呢?

高先生:作为消费者,我花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当时标称1500匹,这是吸引我购买的一个点。现在相当于我付了钱,到手后你又要把东西拿走。东西所有权是我的,小米不能随意行使权利,除非是国家规定,大家还能理解。

记者:您拉这个群以后,就有了相关视频和对外发声是吗?

高先生:是的。

记者:为什么很多车主是戴着口罩拍摄?还有戴着面具的?

高先生:当然不敢露脸啊,怕朋友看到挺搞笑的。拍的时候就很犹豫,但还是群情激奋,决定冲了,发之前没觉得会被冲什么的,反而拍视频就是想表达真实。

记者:现在网上有人质疑,说有人拿小米8手机,这是怎么回事?

高先生:因为拍视频需要两个设备,不能只拍自己。有人可能拿家人手机展示界面,或者用以前的备用机,可能是截了个屏发到备用机上,再用自己手机拍摄,我估计是这样,具体没问。

记者:现在很多人质疑你们维权的动机,您有什么说法?

高先生:说我们是故意黑的、想挣钱的,(这样的人)我认识的群友里一个都没有,这完全是胡说。路人网友带着情绪喷一下、骂一下无所谓,但很多自媒体没有脑子,还随口污蔑别人,我觉得很可恨。

记者:从你们发声明到现在,小米跟你们沟通过吗?

高先生:没有官方沟通,只有400客服和销售联系。今天下午有人收到交付群里销售发的信息,意思是如果确定不要车,就先不安排生产,但定金不退。原话是先不生产,有60天考虑时间,如果还要定,就告知再安排生产;60天之后还是不要,再去协商退订事宜。

记者:您征求过律师或者法律人士的意见吗?

高先生:我们群里本身就有律师发表看法,也有很多群友去咨询律师。从法理上,律师认为绝对构成虚假宣传,但从形式上,集体诉讼基本不可能,因为没有先例,法院可能不接。个人诉讼的话,全国各地的只能找当地律师,因为分已签购车协议和未签协议的情况,已签的是跟当地交付中心公司签的,未签的默认跟北京总公司签预售协议,这里还有管辖权问题,官司可能要去北京打,而且对方可能有一系列拖延办法,就算败诉还能重新申诉。

记者:听说你们向市场监督部门举报这个事?

高先生:举报是我发起的,我认为这个事情涉及反不当竞争、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职责监管,可以认定是否虚假宣传并进行行政处罚。我们向各地和北京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都投诉了,有的受理了,有的还在待受理,有的受理结束了。受理结束的答复是小米不接受调解,不能退订,回复基本是北京什么经济开发区,什么商务局、金融局(记者注:应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金融局,为小米汽车落户的北京经开区(亦庄)相关部门)。

记者:这个事情对您来说,对雷军的看法有变化吗?

高先生:我觉得变化不太大。我个人理解,这个事情一开始小米公司可能是打算做真风道的车,我从五个点分析,逻辑上很符合,但中间出了问题,小米做不出来真风道,只能交付半成品,不一定是雷总骗了。

记者:3月29号的事故对您没有影响吗?

高先生:没有影响。马路上开车总有出事故的时候,各种原因都有,也没有实际证据表明事故原因,我也没怎么了解这个事情,只是大概听说。

我不算什么粉丝,但以前确实觉得小米产品不错,价格不贵,性价比挺高,一直认为小米公司是注重性价比、愿意做好产品的公司。

后记:

针对车主维权视频中“旧手机截图存疑”的争议,有质疑者表示:“有人用老款红米手机展示订单截图,机身磨损严重到二手商拒收,可截图ui界面却是ios风格,这种低级漏洞暴露操作痕迹。”该质疑直指部分车主验证材料的真实性,引发舆论对维权群体“职业打假人”身份的二次讨论。

卢先生的订单页面和拍摄时的头套

本报记者独家对话当事人卢先生。这位拥有多款小米产品的"双重米粉"现场展示其iphone15 pro max及备用机并解释道:"当时为拍摄操作界面,翻遍家里找出旧设备,没想到反被说成造假。"

卢先生拍摄时用的备用小米手机

谈及维权原因,这位曾因风道设计增购车辆的老用户情绪激动:“我是这个小米忠实用户,已经有一辆小米了。但是看它那个风道介绍,觉得可以再买一辆。但是这不假风道嘛,被骗了,很生气,所以觉得还是退了吧。”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