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果霖、郑佳峻
图片 | 刘志勇、张家文
年初,一位名叫郑云龙的副营长,告别了他拼搏奋斗18年的军营。退役,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将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对战友的深情、对任务的执着,转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文章中的寥寥几笔,道不尽他18年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一段真情实感,走进这名老兵默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郑云龙透过礼堂门口的反光玻璃,仔细地整理着身上的军装,红色绶带上“光荣退役”四个大字此刻却那么的显眼。谁能想到,就在退役前几天还在军体运动会上奋勇拼搏的他,会突然离开……
随着国歌声响起,军官退役仪式正式开始,郑云龙身姿笔挺,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向军旗,敬礼!”擎旗手将军旗高高擎起,十几名即将退役的军官们迅速举起右手敬礼。我拿起相机,迅速记录下他们在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张照片。郑云龙用18年的光阴,在军营里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从排长、副连长、指导员、连长、再到后来的副营长,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从初入军营的青涩少年,到如今沉稳干练的军官,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与挑战,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成长。军营,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个熟悉的地方,更是他成长的摇篮,是他青春岁月的见证者......回想起郑云龙当连长时,他虽在日常训练中对官兵们要求严格,但从不缺乏幽默感。还记得那次20公里战斗体能,仅剩最后几公里时,全连官兵早已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正当大家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郑云龙突然唱起了跑调版的《好汉歌》:“嘿哟,一二哟,风风火火闯九州啊……”那歌声虽然走调,却充满了力量一股无形的力量注入官兵们的体内,让大家重新燃起了斗志。就这样,在郑云龙的歌声陪伴下,全连官兵按规定时间顺利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都会想起他那跑调的歌声,它提醒着大家,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军营里,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有时会让人感到压抑。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组织各种娱乐活动,比如篮球赛、乒乓球赛,和连队官兵们打成一片。那些简单却充满温情的时刻,成为了官兵们心中最宝贵的回忆。他常说:“人嘛,得学会苦中作乐,这样才能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炼出真金。”
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个愿意倾听我们心声、与我们同甘共苦的好大哥。训练场上,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生活中,他却像兄长一样关心我们,无论是谁遇到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一次,列兵小张在夜间紧急集合时因为紧张而掉了队,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受到严厉的批评。然而郑云龙却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别紧张,咱们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记住,下次别再掉队了。”那一刻,小张的心里暖洋洋的,仿佛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烟消云散了。郑云龙,一个在官兵心中如山一般存在的硬汉,其实私下里却有着一颗细腻柔软的心。记得初入军营时,我还是个青涩的少年,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迷茫。是他,用那双坚实有力的手,将我领进了这个大家庭。那时的他,总是笑眯眯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每一个新兵的心思。“小果子,别怕,有我在呢!”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当训练遇到困难,或是夜深人静时思念家乡,这句话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瞬间充满了力量。他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练好本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转眼间,我已经从那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而郑云龙也迎来了新的使命任务。2020年,他被调到其他单位担任副营长岗位。
营区的操道上,他练习长跑的身影从未“失约”;文体活动时的球场上,他那一手精准的三分球总能赢得官兵们的惊叹喝彩;休息日的微信运动排行榜上,他是那个日均三万步的霸榜冠军。“平时要多加锻炼呀!我就不爱坐在房间里足不出户,我喜欢动,日均三万步。奔跑不止,一路向前,这样惰性和弱小就追不上你。”一次篮球赛的末节,斗志满满的副营长看着气喘吁吁的战士们打趣道。但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他那似乎永远挂在嘴角的微笑。无论是训练场上的严格指导,还是与战士们拉拉家常,那份笑容总能让人感到格外安心。如今,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段与老大哥郑云龙共度的日子,那些欢笑与汗水交织的时光,它们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每个人军旅生涯中最宝贵的记忆。他的笑容,他的故事,也像春风一般,永远吹拂在战士们的心田。而写下此篇文章的我,也将带着这份记忆前行,在军旅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一路顺风,再创佳绩!
监制 | 戴 强
编审 | 张丙才 卜 伟
责编 | 王 喆
编辑 | 吴荣鑫 吴雪阳 谢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