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没有让我准备好去面对这个充满残酷和苦涩的世界”
1904年,奥本海默出生在纽约。
奥本海默的父亲朱利叶斯·奥本海默曾是个身无分文的犹太移民,1888年他17岁时,从德国抵达美国,那时他甚至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到美国后进入他叔叔的纺织品进口公司工作。
到朱利叶斯30岁时,他已经成为公司合伙人,变得非常富有。那时他坠入爱河,爱上了一位敏感、有才华、品味精致的女性。
奥本海默的父母合影
奥本海默的母亲出生在巴尔的摩,婚前她是一位艺术家、美术教师。
一位朋友回忆道,埃拉·奥本海默“非常细腻”,常常带着一种忧伤的气质。
奥本海默出生后就显示了过人的天资,但他体弱多病,需要仆人的照顾,出门有人开车接送。所以他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父母很努力地保护着他。
童年时期的奥本海默与父亲合影
作家 普里西拉•麦克米伦:
他并不调皮捣蛋。他太聪明了,绝不是个普通孩子。但他的父母视他为心头肉,对他宠爱有加。他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
“我的童年没有让我准备好去面对这个充满残酷和苦涩的世界,”对于自己的童年,奥本海默这样回忆道。“它没有给我一个正常、健康的方式去做坏人。”
大约在奥本海默5岁左右,他的祖父送给了他一小部分矿物收藏品。
奥本海默自己回忆:“从那时开始,我就以极其孩子气的方式成了一个狂热的矿物收藏家。但我也开始有了一种科学家般的兴趣,对各种晶体都十分着迷。”
历史学家 马丁•舍温:
他曾用打字机给纽约矿物学会写信。他们对他的言论印象深刻。当然,他们认为这肯定是个成年人,所以邀请他来发表演讲。那时候小小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只有10或11岁,就出席了纽约矿物学会的活动。
为了发表演讲,奥本海默不得不站在一个箱子上,才能看到讲台的前面。这样的童年经历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现在我已化身为死神,成了世界的毁灭者。”
1945年7月15日,奥本海默爬上了33米高的铁塔,最后一次去看那颗炸弹。
实验将在第二天举行。此时,他紧张且焦虑,体重下降到了52公斤。
7月16日清晨5点10分,倒计时开始,距离引爆还剩20分钟。
一位陆军上将回忆说,“他变得越来越紧张,几乎没有呼吸……最后的几秒钟他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当测试成功,奥本海默只说了一句话,“It worked.” (成了)。
物理学家 罗伊·格劳伯:
我们被深深地震住了。成功了!原子弹爆炸了。测试显然是成功的。但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枚炸弹已经被运出去了。剩下的只有一片寂静。我们感到恐惧和紧张,现在我们已经卷入了一件大事,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8月6日之前,我们没收到过任何讯息。
1945年8月6日,在拥有35万人口的广岛上空,美国引爆了一枚原子弹。
甚至早在爆炸前,奥本海默就已经暗自悲叹过:“那些可怜的老百姓啊,那些可怜的老百姓。”
然而,他还是给了军方详尽的操作说明,以确保武器能被精准投放到目标之上。
“不要用雷达来定位轰炸目标,”他写道,“必须通过目视投弹……不要让他们在太高的地方引爆,否则轰炸目标不会受到太大损害。”
三天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奥本海默变得十分沮丧,充满疑虑。
很快,他陷入了抑郁。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说:“这项工作并非没有疑虑。尽管未来存在很多希望,但每当我想到距离绝望只有一步之遥,我的心情就十分沉重。”
在长崎被袭后,奥本海默说“有人问我,未来几年里,有没有可能在一夜之间,用原子弹将美国最大的20个城市中的4000万美国人全部杀死。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原子弹的诞生,永久性地改变了人类世界。
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最终处在了这样一个可以毫无疑问地摧毁整个人类世界的位置。这也成为了奥本海默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向总统请愿遏制核发展。
作家 理查德·罗兹:杜鲁门总统几乎是把他轰出了办公室。
作家、历史学家 盖伊·沃特斯:
奥本海默成为了军备控制的代言人,他知道如果世界超级大国之间出现核军备竞赛,那么核武打击所导致的末日可能迫在眉睫,因此,很有反讽意味,虽然他被视为“原子弹之父”,但他仍花了大量时间劝诫人们不要使用核武器。
在奥本海默1965年那段著名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知道,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一些人笑了,一些人哭了,大多数人保持着沉默。我记起印度教经文《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毗湿奴试图说服王子让他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打动他,毗湿奴化身为多臂形态,说:‘现在我已化身为死神,成了世界的毁灭者。’我想,我们当时都以各种方式思考了这个问题。”
在洛斯阿拉莫斯,奥本海默和其他科学家的关系究竟如何?
“泄密”、“间谍”、“反核”、“叛国”…那场秘密审判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对奥本海默产生了多深远的影响?
欢迎收看凤凰大视野《奥本海默》,为您揭秘“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的一生。
编辑:y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