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苏州市、南京市、徐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江苏省的南通市。南通市是江苏省的第4大城市,同时,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南通市常住人口700多万,合计下辖了7个区县。那么,南通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按照2022年的统计数据,江苏省的常住人口达到了8510多万人。在全国各个省份中,这样的人口基数是非常高的。我国各个省份中,只有5个省的人口在8000万以上。2022年,江苏省的GDP总量排名全国第2位,达到了12.29万亿,这是非常不错的水平。
从GDP总量来说,江苏省甚至超过了世界上的部分中等发达国家。从人均经济来说,江苏省也是非常强的。目前,江苏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俗称为“十三太保。”分别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其中,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22年,江苏省粮食产量3769万吨,蔬菜产量5974万吨,油料产量96万吨,花生产量39.5万吨。茶叶1.1万吨,水果产量1002万吨,肉类产量316万吨,水产品产量507万吨。禽蛋产量238.6万吨,牛奶产量68.8万吨。不得不说,江苏省各方面的产量都非常丰富,能够供应各地。
南通市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同时,也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第4大城市,还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南通市粮食总产量341.0万吨,棉花产量588.0吨,油料产量21.3万吨,蔬菜产量522.1万吨,水果产量88.6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38.2万吨,禽蛋产量37.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82.0万吨。
2022年,南通市常住人口770多万人,户籍人口740多万人。2022年,南通市GDP总量1.13万亿,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目前,南通市下辖了3个区、3个县级市、1个县,合计7个区县,分别是:崇川区、通州区、海门区、启东县级市、如皋县级市、海安县级市、如东县。那么,南通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由于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十三个省。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
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框架,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福建省、山东省、江西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开始进一步调整各地的区划。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江南省人口众多、面积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清朝撤销了江南省,组建了江苏省、安徽省。
截止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基本上稳定下来。当时,两江总督在江宁府,江苏巡抚在苏州府。江苏省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
清朝统治时期,江苏省和直隶省都出现了1个通州,为了方便区分,民间称之为南通州、北通州。江苏省的通州属于直隶州,下辖了2个县,分别是:如皋县、泰兴县。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同一年,为了区分南通州和北通州,江苏省的通州,正式更名为南通。
江苏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各地军阀相互争夺,对江苏各地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再加上水灾、蝗灾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江苏各地百姓们的日子很苦。40年代末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出于管理需要,江苏省被临时划分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每个行署区管理了几个专区,行署区属于临时性区划,对标了各个省份。当年,我国还组建了旅大行署区、川南行署区、陕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当时,鉴于南通市的重要性,专门组建了南通地级市。不过,南通地级市仅仅管理了主城区,外围各个县隶属于南通专区管理。
出现 了南通市与南通专区并立的格局,在五六十年代,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徐州市与徐州专区、苏州市与苏州专区等等。南通专区下辖了7个县,分别是:海安县、如皋县、如东县、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建设。1952年,苏北、苏南行署区合并,重新组建了江苏省。
1958年,在江苏省与上海市的区划调整中,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入了上海市管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南通专区更名为南通地区。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陆续进行大规模的区划调整。同一阶段,南通市的主城区,划分为3个区,分别是:城中区、港闸区、郊区。
1983年2月,南通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6个县,划入了南通地级市管理。截止1983年,南通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3个区、6个县,合计9个区县。不过,这样的区划格局只存在了半年多时间。1983年夏天,南通市的城中区、港闸区被合并,建立了城区,形成了2个区、6个县的区划框架。
随着南通市的经济发展,90年代前期,南通市下辖的南通县、启东县、如皋县、海门县等4个县被陆续撤销,组建了通州县级市、启东县级市、如皋县级市、海门县级市。1991年,南通市的城区、郊区,更名为崇川区、港闸区。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南通市的城区框架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2009年,通州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通州区。2018年,海安县被撤销,组建了海安县级市。截至2018年,南通市的区划框架,调整为3个区、4个县级市、1个县。2020年7月,海门县级市被撤销,组建了海门区。同时,港闸区被撤销,并入了崇川区管理。
截至2020年,南通市3个区、3个县级市、1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出于区域建设的全盘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南通市陆续组建了高新区、滨海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