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在医疗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白衣战士”,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她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最伟大的奉献。
在5月12日护士节这个特殊日子,那些默默无闻的优秀护士们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我们采访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病区护士长向阳。
向阳
初入职场以细致之心叩开护理之门
入职那年的深冬,向阳怀着对生命的敬畏踏入呼吸科的病房。彼时,监护仪的滴答声、患者的喘息声交织成她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一位因慢阻肺反复住院的老人曾对她说:“姑娘,你每次打针输液都要像绣花一样仔细。”这句话让她深深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关爱患者便深深扎根在向阳的心中,成为她工作的基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她细致入微地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需求。无论是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还是耐心倾听他们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种种抱怨,她都尽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因为她深知,对于患者而言,这份关爱有时比药物更能抚慰他们的心灵。
专业进阶在重症专科护理中突破自我
2013年,向阳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这段经历成为她职业生涯的上升点。在顶尖医院的学习中,她通过系统学习了呼吸机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技能,更深刻理解了“让患者回归生活”的意义。向上求学的经历更是为她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筑造了人文关怀管理的桥梁。她始终坚持以“关爱患者”为信念丈量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度,在2014年被评为市级公立医院“护理明星”。
“银龄守护” 从学习践行者到呼吸“翻译官”
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科室众多的老年患者,向阳逐渐发现,他们疾病的反复发作抑或加重,常与健康知识匮乏相关。曾经一位因误吸导致肺炎加重的患者让她意识到,健康科普必须融入日常护理。
至此向阳开始利用查房间隙,用方言为老人讲解如何正确排痰、避免呛咳,甚至手把手讲解呼吸操步骤图,让老人对健康知识“看得见、记得住”。她始终坚信,赋予患者健康科普知识,就是给予他们守护自身健康的有力武器。为此,她积极投身于呼吸科相关健康科普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成因、症状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的要点;制作精美的宣传册,图文并茂地展示日常护理的正确方法和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自编自导自演录制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利用病房里的电视设备循环播放,让患者在休息之余也能轻松获取健康知识。
她努力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提升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向阳
“李奶奶,咱们像吹生日蜡烛那样慢慢呼气好不好?”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向阳总喜欢以类似的“生活场景化教学”来为患者做呼吸训练。针对高龄患者理解力弱、记性差的特点,她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语言:用“煮饺子冒热气”比喻气道湿化,用“双脚找找方向”比喻踝泵运动等,甚至她还改编大伙耳熟能详的歌曲,帮患者熟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防治及护理要点等。
通过不断创新科普形式,近年来向阳作为项目负责人《护士主导健康科普联合roy适应模式助力高龄患者健康教育理解力的提升》荣获第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护理管理主题“全国十大优秀奖”;《aecopd病人早期肺康复运动训练》获得国家级首届“求贤杯”全国心肺教学比赛二等奖;《“鼾鼾”的白雪公主》科普系列作品获得四川省医学会科普优秀奖、四川省护理学会慢病健康管理学会科普“二等奖”、四川省护理学会呼吸交流会议科普“二等奖”;科普《不怕“栓”让我们动起来》获得锦江区医学会科普视频比赛二等奖;科普《栓q?》获国家级新血管创想大会护理论坛演讲比赛优秀奖;《假如我是病人——做一名有温度的护理人》获得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活动一等奖。
角色转变以团队之力点亮生命之光
在护理管理层面,向阳始终将团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她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提升专业素养。并且,她自身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时刻关注着护理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医疗护理知识与技能,只为能够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