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季,新鲜蔬菜是市民餐桌上的“抢手货”。位于港西镇的上海泛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各类蔬菜长势良好、品类繁多,为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泛信合作社的包装车间,工人们正麻利地分拣、包装蔬菜。“这个季节,白菜、芹菜、青菜都很受市民欢迎。”分管包装出货的工作人员吴晓凤介绍,在约320亩的种植基地里,合作社常年栽培包括绿叶菜、茄果在内的50多个特色品种,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生态绿色体现在各个方面。”吴晓凤表示,“比如我们用来包装蔬菜的托盘,使用的是可降解纸浆材料。虽然比塑料的贵一点,但更低碳、更健康。”
这样的优质产品,市民愿意为之买单。合作社的订购基本采用会员制,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新鲜蔬菜。“比如,一位市区的顾客点了青菜,那我们的阿姨清晨采摘,上午发货,快的话当天下午就能收到,正好作为晚饭食材。”吴晓凤说。
结合互联网“订单”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这两天,一位顾客发来消息,表示“想吃点野荠菜”。于是,工作人员马上在田间地头挑了些新鲜荠菜,当天为顾客寄往市区。“品种多样、新鲜直达,我们希望带给消费者更贴心的服务。”吴晓凤表示。
崇明本地特色蔬菜是合作社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合作社“菜单”上红皮小土豆、矮脚小菠菜一直是“明星”产品。“口感细腻、味道有特色,顾客的反馈很不错。我们也打算把本土蔬菜做好,让更多人品尝到崇明味道。”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戴道宝告诉记者。
近年来,泛信合作社已成为崇明特色种源蔬菜培养的“试验田”。区蔬菜站在这里划分专门区域,开展崇明特色小菠菜种源项目建设,通过种源保存、集中选优繁殖、大田生产繁种等途径,不断推进崇明特色蔬菜种源产业发展。
“今年,我们和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引进了全国的特色小土豆品种,包括来自云南、内蒙古的种源。互为参照,取长补短,这样可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戴道宝表示,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关注种源农业,打响崇明蔬菜特色品牌。
记者:施昊豪;摄影:张志豪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