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姻 超百亿签约 成都新津要招更多“城市合伙人”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5月14日,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

会议发布了2025年新津首批场景创新清单,重磅推出新津“校企联姻”行动,举行新招引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组织开展金融需求专项对接会和轨道交通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成立了新津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大会现场

三大主导产业均迈进“百亿”俱乐部

民营经济推动“立园满园”

14日上午,参会企业代表参观了天府智能创享中心、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健康食品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宝墩遗址博物馆等,他们深入了解新津历史文化底蕴、现代产业规划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新津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3%、排名成都第1,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到94.4%、税收贡献达到75.6%。此外,202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校企科技研发合作项目超100项;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迈进“百亿”俱乐部。

记者注意到,服务增效已然成为此次大会的主题词之一。大会上介绍了新津区2024年十项“服务增效”优环境典型案例以及2025年具体工作计划,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新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成果。

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培育,竞争的不再是土地价格、补贴政策,而是完善的产业配套、广阔的发展机会。下一步,新津将更加注重市场机会的供给、活力的激发,全面清理隐性壁垒,推动资源要素高度集成、高效配置,努力让经营主体在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茁壮成长,不断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大会现场

签约项目超百亿元

对接打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

大会期间,新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集中发布。新津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同时,新津区发布了2025年新津首批场景创新清单,主要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绿色食品、智能装备、数智融合”6大领域、23个场景,聚焦政府需求端和市场供给端,广泛开放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生态,推动“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引育更多“城市合伙人”。

大会重磅启动新津“校企联姻”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围绕落地新津的“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解读。其定位为共建健康食品创新生态,建议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共性技术难题,立足新津区产业基础,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推动产业升级与成果转化;建立“实验室-中试车间-产业化”三级验证体系,助力高校成果快速匹配企业需求;通过“双聘”机制,推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双向流动,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大会还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两场金融需求和轨道交通供需的行业对接会。此次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超100亿元,华润饮料、智琪食品、安之孚储能、盛邦新能源、宏途路桥、民富食丰等16家企业参与签约,为新津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大会期间还成功举办“新质引领·津企链动”轨道交通产业圈链融合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新津区路桥构件协会现场发布行业供给清单,双建路桥、中铁五局等6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签约金额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