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代睿
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记者见面交流。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摄影 刘健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突破1.46万家。
“90后”夏梦莹,来自生物创新医药开发科研一线,就职于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团队负责人。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 夏梦莹。徐想 摄
“新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任何一个新药在上市获批之前,都要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国际上一个有影响力的新药,从立项到获批上市,一般需要10亿美元以上的投入,耗费10年以上的时间。”夏梦莹说,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仍然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让广大患者能够率先使用具有全球突破性的疾病治疗方案。
据了解,加入康方生物以来,夏梦莹共参与和负责了11个创新药物在全国范围的临床开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情是,目前我们已经研发上市的两款用于治疗胃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展示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已经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为我们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用药经济负担。”
“我是生物医药开发领域科班出身,非常有幸能够一直在这个行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并在这个行业深耕。”夏梦莹说,“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健康方面的困扰,当遇到这些困扰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效果更好的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甚至全球突破性的治疗方案。这是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直以来希望能做到的一件事情。”
“我的工作是做新药的临床开发,临床开发的关键核心指标就是要确认药物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她透露,近十年来,她和团队为超过1.6万例肿瘤晚期患者提供了治疗方案。在他们生命最需要的时候能够使用我们的药物,让疾病能够获得改善。
夏梦莹说:“当我知道患者、家属因为检验单上的疾病指征获得改善而欢欣雀跃,并且重燃对抗病魔的勇气;当我知道患者通过五年以上用药逐渐回归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我知道我们做的事情不只是给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同时也给一个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这时候,我就会觉得我们做的事非常重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也非常有意义。这就是我在这个行业持续深耕下去的源动力。”
“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夏梦莹解释道,“生物制药研发行业,在国际上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通过持续技术攻关获得科研创新成果,最终能够在‘双抗’这条赛道上取得核心开发方案,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曾在芯片行业工作近30年,后来跨界进入新型储能行业。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徐想 摄
他表示,新型储能行业是伴随着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长时储能技术能将风能、太阳能这些“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变得像自来水一样随时随地可用,稳定可靠。“但是,过去长时储能技术和成本亟待突破,因为这个,2018年我和小伙伴创立了纬景储能,我的目标就是希望用我们的技术突破,让未来新能源以更低的价格、更高效的方式,为整个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强大的支撑。”
在新型储能领域坚持7年,他说自己最大的动力是坚信“绿色低碳”是一条正确之路。“我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是我们坚持在这一行业深耕的主要动力。”
“有了动力之后,我们要看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是不是可行?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对比了所有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应用场景、资源禀赋、供应链情况、制造业基础,客观分析之后,发觉‘锌铁液流电池’技术能有效降低成本。确定路线之后,就是努力。我们团队有坚定的初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理念,不断把我们所碰到的困难解决,使这项技术能够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他告诉记者,经过自主研发,去年投建了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极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所有的成果,让我们的团队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去坚持所从事的新型储能。虽然难,但是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