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氢能产业聚集效应初现,持续布局全产业链

6月11日,记者从大兴区获悉,当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已构建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初现。近年来,为促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大兴区布局氢能产业,打造大兴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区,推动首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致力于打造成为氢能科技研发先行区、氢能高端产业聚集区、全球绿氢标准制定引领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受访者供图

低效园区焕新,南北两区“一站式”服务企业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成立于2020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工业区,分为南、北两个区,于2021年竣工的北区着力打造涵盖交流展示、研发办公、测试车间、生产厂房、孵化器、加氢站、商业配套于一体的“氢能综合创新生态圈”,现已建成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氢能产业集聚区。其中海珀尔加氢站占地6000余平方米,日加氢量可达4.8吨,是目前亚洲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为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目前氢能北区、南区一二三期均属于起步区,北区是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研发区,其前身为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原土地承载产业存在生产线落后、厂库房老旧、土地利用率低、产业聚集效应差及社会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大兴区通过对老旧厂房改、扩、建,利用存量空间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使原有低效工业产业园区“焕然一新”,实现氢能示范区功能性空间的创新组合。

为补充园区生产功能,提供氢能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空间,2021年11月启动南区一期、二期项目建设。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共规划7栋单体建筑。2023年4月,南区一期、二期项目竣工投用,建成涵盖研发办公空间、测试车间、生产厂房为一体的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空间。

据悉,除了为企业提供研发空间和生产厂房,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还注重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涵盖创业孵化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中介咨询服务、产业对外交流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六大服务平台,围绕企业设立、发展、成长、成熟等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服务。

国家级质检中心入驻,良性氢能产业生态圈形成

2023年9月15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简称“国家质检中心”)挂牌入驻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南区。据介绍,国家质检中心项目依托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平台,打造涵盖nvh实验室、emc实验室、轻重环模仓、碰撞实验室等多类型重点场景,形成覆盖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计量检测、特种设备检测、标准制定等氢能产业全链条检测平台。一方面,填补华北地区国家级智能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机构的地域空白。另一方面,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氢能产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为质量检测和数据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兴基地总体分为两部分,一期项目为单层厂房,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全部为涉氢实验室,位于氢能南区一二期,现已竣工交付;二期项目为氢能南区三期工程,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建筑主体亮相。国家质检中心项目的落地意味着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形成了良性创新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的入驻企业,也是我国最早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批量化制造企业之一,专注于氢能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布局产业链核心材料与零部件领域。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电堆,利用氢与氧的化学反应发电,不同于传统内燃机的发电原理,产品上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以往,亿华通进行认证实验时,需要将产品从北京的总部运输至天津、重庆。而南区国家质检中心的投用可降低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为氢能企业提供巨大便利性。该公司生产副部长鲍建鹏表示,大兴氢能示范区作为京津冀氢能发展的引领区域,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作为京南地区三大氢能产业集聚区之首,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产业资源优势,与京北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未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将全面启用南区各类配套设施,加快氢能示范区南区四期、五期规划布局,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落地,打造多能互补的园区能源服务体系。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