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农夫山泉,变味的民粹“爱国”主义

在中国商业世界,舆论的力量时常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将企业和个人推向风口浪尖。最近,中国民营企业先驱者、"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老先生的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舆论风暴,再次将注意力聚焦在舆论的力量与影响上。

宗庆后老先生的离世,本应是商界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然而,在网络舆论的围攻下,农夫山泉及其掌门人钟睒睒却成了被指责的对象。这一情况令人不禁思考:舆论的力量何以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轻易地摧毁一家企业的市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现象凸显了中国舆论场的荒诞与无序。炒作者们抓住了舆论情绪的敏感节点,以不负责任的传言和谣言来煽动公众情绪,将企业和个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样的行为虽然缺乏逻辑和事实根据,却能够迅速动员起公众的情绪,导致企业市值的大幅下跌。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有关钟睒睒未送花圈的谣言显然是故意挑起情绪的一部分。针对这种传言,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情绪左右。宗庆后老先生的身份和治丧的规格决定了送花圈的数量会非常之多,即便是出席葬礼的人也很难完全了解花圈的来源。因此,这种传言纯属无稽之谈。

除了这些不负责任的传言外,还有一些关于钟睒睒的个人和农夫山泉公司的谣言。例如,声称钟睒睒靠"娃哈哈"赚取第一桶金,或者说他被"娃哈哈"开除等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钟睒睒曾是"娃哈哈"的代理经销商,而不是员工,因此不存在被开除的情况。这些谣言显然是在混淆视听,制造负面舆论。

在过去的商业历史中,"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曾有过一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矿泉水和纯净水的市场份额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钟睒睒和宗庆后老先生之间存在着什么恩怨。两家企业的竞争是正常的商业竞争,而并非想象中的正邪之战。事实上,这场竞争最终以双方打平收场,而现在,两家企业都在正常经营之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不负责任的谣言和传言,却能够在舆论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农夫山泉躺枪事件"只是最近一次的例子,类似的事件在中国商业世界中并不罕见。从李宁的"大佐帽事件"到海天酱油的"双标事件",无一不是舆论操纵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背后的共同点是,都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无理攻击,都是基于不实传言和谣言,却能够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仇外、仇富的民粹主义情绪。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为了这些情绪的靶子,容易受到攻击和诽谤。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是,舆论操纵者们并没有打算放弃,他们的民粹生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面对舆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不能只是消极应对,而应该积极面对。农夫山泉这次的千字长文回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理性和有力的言辞,有效地驳斥了谣言,增强了公众的信任。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是企业在舆论风险面前的一种有效策略。

中国民营企业在面对舆论风险时需要保持警惕,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舆论操纵者们可能会不断变换手法,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才能够在这场舆论战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