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不了!杨惠妍说“砸锅卖铁”也交房,砸的谁的锅,卖的谁的铁?

今日头条首发文章,请勿搬运,违者必究。

12月8日,杨惠妍主持了一次月度管理会议。

她强调,为了如期交付房屋,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交房,她绝对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她还透露,碧桂园计划在2024年交付的房屋数量将超过40万套。


这番坚定的承诺是否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安心呢?

不过,先别急,因为这样的承诺并非新鲜事物。

事实上,许家印之前也曾表达过类似的决心。

首先,杨惠妍在会议上提出了公司未来12个月的三大主要任务:保障交付、保持经营稳定和保持信用。

其中,保障交付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她透露,未来一年,面临的交付挑战将更加严峻,预计到2024年,碧桂园的交付量将超过40万套,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保障交付是一项非常艰巨但至关重要的任务,希望大家做好充分准备,高度重视,并制定好前期计划。”

除此之外,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承诺将全力支持公司的资金需求。

上市以来,他们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及以股票代替利息等多种方式,已经为公司提供了大约410亿港元的支持,并且从未减持过股票。

“我们家族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公司,公司会努力找到一条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有效途径。”

然而,你们早就收到购房者的钱了,砸的谁的锅,卖的谁的铁?

但是总的来说,碧桂园展现出积极的态度。

从曾经的负面消息到现在,尤其是在看到恒大融创等公司的情况后,他们的心态可能非常复杂。


然而,通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后,我们可以看出碧桂园已经对现实有了清晰认识。

他们似乎不敢再像恒大那样尝试各种花样,也很难一下子实现像融创那样有效地化解债务。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最重要的是要把“保交付”这门本领练得很好,这已经成为碧桂园守住自己基本盘的核心选择和头等大事。

否则,所谓的“保经营”和“保信用”将只是一句空话。

想象一下,如果到处都是半途而废的工程和负面消息,碧桂园势必更快陷入困境。这个逻辑很简单,碧桂园的思路似乎已经很清晰了。

至于他们所说的“砸锅卖铁”,至少表明了碧桂园在某种程度上的决心。当然,未来究竟会如何,谁也无法预测,只能拭目以待。

回顾2022年,恒大在新年开工动员大会上宣布了2022年的目标:完成约7000万平米的交楼任务,大约60万套房屋。许家印强调了绝不允许低价出售公司资产的原则,公司的权益必须得到保护。


他强调在去年六月就开始强调,无论何时都不能低价出售公司资产,必须警惕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问题。不能依赖低价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否则即使把资产低价卖掉,也很难还清债务。

许家印曾经说过,恒大绝对不会中途停工,会在你们还清房贷前百分之百地交付房子,他们会千方百计确保交楼,决不是空口号。

但是,这种千方百计保交楼的说法有点奇怪,按照合同规定,交楼本来就是应该的,不需要费尽心思,就像不需要费力放屁一样。如果有实实在在的方法,干嘛还要说千方百计呢?事实证明,许家印的话并不可信。

在9月28日的通告中,恒大宣布许家印被抓,并同时停止了股份交易。到8月底为止,恒大未偿还的债务高达2785亿,逾期商票达2067亿。由于面临调查,恒大无法进行债务重组和票据操作,相当于融资渠道被切断。许家印再也无法以“保交楼”的借口争取时间,进行资产转移。

最近一段时间,许家印在海外设立的子公司、技术性离婚、信托基金等事务都曝光在公众面前。原来,许家印高喊“保交楼”的口号,其实是为了争取时间,进行资产转移。

许家印被抓,这正式宣告了恒大的真正没戏了。

恒大这些年的运作,无论是在地产领域还是汽车业务上,实际上都像是一个大型的骗局。

无论楼盘赚不赚钱,汽车行业是否盈利,这都不是关键,因为这一切只是用来找借口融资的手段。许家印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230亿的保护计划,但对于那些投资者、承包商和工人们来说,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许家印的儿子在海外过着富裕的生活。

现在许家印被抓,实际上只是为那些投资者和买到烂尾楼的房主交代一下而已。

恒大倒下后,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跟随恒大的承包商,要么自掏腰包支付工人工资,要么跟着包工头一起倒霉。房地产牵扯太多行业,从前期建设、中期装修,到后期销售,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严寒。

许老板走了,但债主们却要承受所有的后果。

碧桂园的日子也不好过。胡润称,杨惠妍的身价从巅峰时期的2200亿缩水约为480亿元,是中国女富豪中排名第五的。碧桂园作为仅次于恒大的中国第二大地产企业,负债不比恒大少。到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大约为1.62万亿元,总负债约为1.4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2.3%。

这样庞大的债务确实令人揪心。而且,碧桂园的经营状况也很糟糕,持续亏损。今年上半年,碧桂园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亏损约40亿元,继去年下半年首次亏损后,再次陷入亏损。


杨惠妍从一出生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光环,这多亏了她大姐身体原因,让她成为家族特别培养的对象。

她的中学时光是在由她父亲创办的广东碧桂园学校度过的。那时候,她爸爸经常让她和妹妹坐在董事会会议旁听,然后还会事后给她们解释,会议中说的话有什么意义,甚至如何批评下属都一一传授给她们。

为了提高杨惠妍的英语水平,她爸爸甚至特地找了个年龄相仿的外籍女学生,让她们同吃同住。到高中二年级,年纪还不到二十的杨惠妍就被送去英国读书。


2001年,杨惠妍成功考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美国读书时,她的生活并不像一般“富二代”那样轻松,反而要自己打工赚零花钱,过着跟李嘉诚的儿子差不多的生活。

据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每次考试都能拿到A,甚至校长都亲自颁发她的毕业证书。

2005年,年仅23岁的杨惠妍顺利毕业,同年她的爸爸就把所有公司的股权转交给了她,培养她成为接班人。一进入公司,她就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潜质。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上市,25岁的杨惠妍成为内地新一代的首富。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杨惠妍一直陪伴着她的父亲共同管理这家顶尖的房地产公司。到了2018年底,她成为了集团的联席主席,不仅协助处理碧桂园的日常运营,还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和探索新业务,包括负责碧桂园服务等方面的板块。

如今,在父亲的培养下,已经在碧桂园度过了18年的杨惠妍正式接过主席的职务,而她将迎接的将是碧桂园最为艰巨的一次变革和转型。

说到碧桂园,就不能不提它的创始人,也就是杨惠妍的父亲。早在碧桂园赴港上市的时候,杨国强就把手中持有的碧桂园股权交给了女儿杨惠妍。凭借父亲积攒的家业,杨惠妍在年仅26岁时就成为了福布斯中国首富。在逐步成为碧桂园核心高层的过程中,杨惠妍用自己的实力向外界证明,她并不是仅仅依赖父亲光环的“创二代”。

自1992年创立碧桂园以来,杨国强在碧桂园已经奋斗了31年。然而,如今这位一手打造碧桂园成为销售规模达千亿级的明星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家,曾经只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

根据媒体报道,我们得知杨国庆从小家境贫困,甚至在17岁之前都没穿过鞋子。由于家庭贫困,杨国强不得不早早开始工作。1978年,年轻的杨国强,在家人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施工员。由于他勤奋肯干,很快晋升为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凭借自己的努力,杨国强完成了从小工到包工头的惊人变迁。

成为包工头后,杨国强并没有沉溺于享乐,他对工作仍然非常努力。为了争取更多项目,他四处奔波联系业务;一旦承包了项目,他又迅速投入到画图、做预算、买材料等一系列工作中。

1992年,碧桂园在顺德奠基,杨国强作为北滘经济发展总公司的代表担任了该项目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负责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这标志着杨国强正式开始了碧桂园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在强监管的时代,碧桂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获得上级的认可。但由于市场不景气,碧桂园也感到力不从心。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杨氏父女并不想看到碧桂园走向衰败。

“三保”既是眼下的任务,也是为了将来;另一方面,杨惠妍的聪明推理,虽然有些像是在展示自己的实力,暗示着她有处理资产和权力之争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表达一种倒下了就是问题,站起来则涉及就业和税收等多方面。

她也透露了一些对未来的构想,主要因为碧桂园手上还有很多未开发或待开发的土地储备,按照杨小姐的看法,这些资源足够支撑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碧桂园不仅可以再开发一轮,还可以持续发展一个时代。碧桂园必须要考虑制定自己的未来战略。比如,提到的“保信用”等,也包含了对未来发展的一些考虑。

当然,相较于当前的紧急救援和不倒下来的问题,这些战略规划看起来可能排在次要位置。然而,在这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强烈的愿望,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如果碧桂园能够渡过难关,将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通过这种委婉的示意,杨惠妍也传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

传承之曲奏响,杨惠妍是否能够超越父辈?这是一个悬念,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