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阴影下,“硅王”通威还有利润空间吗?

过去几年,在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趋势势不可挡,并且光伏发电2020年已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产业迎来了历史性最佳发展机遇期,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爆发并不断超预期,能源革命的宏伟愿景似乎正在快步走向现实。

在终端装机不断刷新行业发展速度的同时,大量行业内外的资金也在“疯狂”涌入行业,集中大批量的投资,使光伏似乎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将进入产能阶段性过剩时期,而多晶硅环节又似乎将从2024年Q1开始持续成为过剩程度最大的环节。

据某券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测分别为525GW和645GW,而2023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名义产能,将分别达到285.9万吨、963.5GW、1007.1GW、958.1GW,2024年底这一数据将分别达到358.8万吨、1228GW、1315.1GW、1172.1GW。

那么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尤其是以“硅王”通威为代表的多晶硅企业,还有利润空间吗?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

一、首先,测算出来的过剩有几分会变成现实的过剩?

此轮下行周期与过去的下行周期有明显不同。2011-2012年光伏行业下行周期属于量缩价跌模型,即需求由于政策原因阶段性放缓,终端需求端的问题带来产业链价格调整下行,行业缩量价跌。

而这一轮下行周期明显属于供给放量模型,即供给由于市场行情刺激带来产能大幅释放,供给端增幅远超需求增幅,带动产业链价格下行,行业放量价跌。

当前在供需放量模型下,增量供给的落地是最大变量,硅料环节有较大的技术工艺壁垒,且投资重,扩产周期长,爬坡难度高,成本曲线较为陡峭,许多规划产能不一定能如期落地。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个硅料新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期,9月行业内还有一些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事故,影响了当月产量。

所以明年亦或是将来,能够真正从规划产能变成现实释放的产量,实际上整个行业都还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也将成为影响硅料环节未来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如果明年硅料释放量不及预期,硅料环节的严重过剩之说或许将不再成立。


二、其次,本轮下行周期中多晶硅相比其他环节的格局又如何?

多晶硅环节是主产业链的最上游,具有化工属性,相较下游环节产能弹性更小,从历史来看周期性也相对更明显,即一般在行业上行时毛利率上涨幅度最大,在行业下降时毛利率下降幅度也最大,比如2011-2012年欧美双反叠加补贴退场,出口崩溃,多晶硅一度从行业盈利最多跌至行业亏损最多。

本轮周期则呈现出明显的供需均放量的背景,硅料环节新产能落地预期、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竞争力差异情况、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度情况、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承受亏损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或将成为未来硅料环节收益变化的潜在正面变量因素,其最终结果也或将超出大家的预期。

首先,不同于其他环节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小,进入门槛低,企业跨界相对容易,多晶硅环节头部企业集中,项目规模大,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环节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这将导致在面临相似的过剩压力时,多晶硅环节企业的优势产能,相比于其他环节的优势产能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多晶硅环节不同产能生产成本差异较大(源自网络)


其次,多晶硅环节单体项目投资大,资金需求大,无法调整稼动率等特点,也对企业资金实力提出要求更高,企业一旦陷入现金成本亏损,将造成相对其他环节企业更大的现金流压力;当前硅料环节新进入者面临的资金压力本身,已经大于其他环节新进入者,故当各环节严重过剩时,多晶硅环节的产能出清速度预期也将快于其他环节,进而提振硅料环节的盈利能力。

最后,从产能集中度的角度来看,当前及未来几年多晶硅环节的环节CR5集中度,相对其他环节依然具有明显领先,在各环节均处于相对过剩的阶段,更高的集中度将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也将带来更强的利润留存能力。

从上面几点来看,在本轮以需求快速释放为底色的新周期中,多晶硅环节还是具有多种打破一般周期规律的潜在正面因素,或将改变未来产业链环节利润格局。


三、通威当前的价格,在硅料环节中还有投资价值吗?

最后,回到最关心的问题,以通威现在1200多亿的市值,怎么看?

根据公司中报披露的信息,当前公司多晶硅产能42万吨,硅片产能15GW,电池产能90GW,组件产能55GW,还布局了大量的上游工业硅和下游电站。

在硅料环节,公司现在平均生产成本低于4万元/吨,大幅领先行业,在三季度处于近几年价格历史性低位的阶段,公司硅料每吨也至少有1万多的利润,这还没有考虑公司在N型硅料方面的规模优势。

按照通威目前的建设进度,2024年底通威多晶硅产能至少达到82万吨,后续即使取公司公告的2024-2026年规划80-100万吨产能的中间数,即按照90万吨计算,如果硅料市场价格维持在7万元左右,公司仅硅料环节的利润就会超过150亿。

若再考虑上面提到的多晶硅环节的种种潜在证明因素,均有可能进一步给通威带来利好,以及公司在硅片、电池、组件和饲料等方面的利润空间,结合公司当前PB已经接近过往十年低点,通威正处于估值的历史底部,值得价值投资者密切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