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陶华碧被两个儿子坑惨了

【今日头条】老干妈公司创始人陶华碧亲述奋斗经历:打破自己不愿采访的传统

2021年2月23日,“老干妈”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在商海沉浮多年,第一次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但对于她本人以及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

因为在2020年10月,昆明某处出现“烂尾楼”,业主求助无门,竟然发现其中一位开发商竟然是著名调味品大亨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一时间,有关于“老干妈企业投资建楼却变烂尾”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而“老干妈”系列产品的销量也大幅度下滑,给企业带来的严重损失。

为了挽回“老干妈”的名誉,73岁的陶华碧才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表示:“楼盘是我儿子李贵山建的,但这属于个人投资行为,与企业无关。”但是,她的这番声明并未引起消费者的改观,相反,“老干妈”企业的一系列弊端纷纷暴露了出来,其中不止有大儿子李贵山的投资行为,还有小儿子李妙行的经营行为。人们感叹:“‘老干妈’怎么越做越没味道了?”

【老干妈】的前传让人惊讶的麻辣酱

1989年6月,贵阳市南明区的一家叫“实惠餐馆”的小店,陶华碧经营着这里的生意。起初,她只是为了给周围的一些穷苦学生们做免费的午饭而制作了麻辣酱。虽然她没有意识到麻辣酱的商机,但她对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麻辣酱始终坚持不懈。不久,店里的生意红火起来,甚至有人只为了这独特的麻辣酱而光顾。逐渐地,陶华碧意识到了商机,决定不再单独卖酱,而是搭配自家主食一同售卖。

陶华碧的“实惠餐馆”声名鹊起,然而由于只是小店,陶华碧的收入有限。陶华碧感到困惑:“明明自家店是卖主食的,怎么成了卖酱的呢?”然而,随着贵阳的经济发展,陶华碧发现各地的顾客对麻辣酱的需求不断增加,销量也随之上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陶华碧开始考虑大规模生产麻辣酱的可能性。

1996年9月,陶华碧关掉了自己的餐馆,开了一家专门生产麻辣酱的厂子,开始了新的创业。刚开始,她只能靠挨家挨户地试销产品,努力将麻辣酱推向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干妈麻辣酱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销量也持续攀升。陶华碧的坚持与努力让老干妈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挫折】无法阻挡陶华碧的脚步

然而,在陶华碧将老干妈做到如今的盛大规模的同时,两个儿子也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位。然而,事情并没有如陶华碧所期望的那样顺利发展。

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由于和合作伙伴的分歧,导致资金链断裂。他因地皮上的房子无法按时交房而陷入了纷争之中,让“老干妈”的名誉也受损。而二儿子李妙行则在产品制作上犯了错误,采用了质量低劣的原材料,导致产品口味变差,销量也随之下滑。这两个问题使得陶华碧的老干妈企业陷入困境。

然而,陶华碧没有放弃。她重新换回了贵州本地的辣椒原料,并在“老干妈还是原来的味道”上投入了大量宣传,慢慢地挽回了即将流失的消费者。另外,她打破了从不接受采访的惯例,亲自为“李贵山造成的烂尾楼与‘老干妈’无关”作出回应。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老干妈渐渐恢复了原来的荣耀

【未来】老干妈的路该怎么走

然而,如今的陶华碧年近八旬,企业终究还是要交到两个儿子手中。至于老干妈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希望两人都能延续母亲陶华碧的传统,将老干妈推向更加鼎盛的发展时期。陶华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原则,并成为商界的典范。无论老干妈的未来如何,陶华碧的付出都不应被遗忘。

在我们心中,陶华碧就是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普通人。她没有银行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扶持,靠着自己的努力将“老干妈”打造成了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她以坚定的态度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从不妥协,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陶华碧的故事鼓舞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拼搏奋斗,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