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多数交易者的失败往往在于太用力。

决定期货交易成败的主要因素是面对行情波动时,能否觉察和接纳自身产生的各种情绪波动和心理反应。而能够觉察、接纳情绪波动和心理反应的关键在于对交易盈亏同源、行情不可预测以及操作持续一致的认知和领悟。

无论多么有效的方法,都无法完全避免有时盈利、有时亏损、有时盈利变亏损、有时亏损变盈利的波动。面对这样的波动,我们是否能保持冷静并按照自己的策略进行交易?如果不能做到,那么无论多么好的策略也无济于事。因此,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控制情绪和应对市场的变化,以保持理性和坚持自己的交易计划。

最后提醒下:做期货时间长了,手续费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交易成本,新开户无条件手续费加一分,最高交返93%,能降低成本(根据每月总手续费情况或者资金量大小而定)

每个期货交易者刚进入市场时,通常都充满激情和自信,将市场视为一个取款机,认为赚钱轻而易举。然而,一旦进入期货市场,他们会发现情况远非如此。市场中充满了人性的较量、心理的折磨和曲折的变化。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努力寻找交易的黄金法则,但最终发现除了接受和承认,似乎别无他法。能够达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境界已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作为普通的期货交易者,要经历哪些转变才能逐步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从过度追逐分析和预判,到只分析不再判断,再到最终无需分析不判断,只需等待行情走入自己的策略范围内,获取那一瓢甘甜之水呢?

投资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认可体系的缺陷、接受结果的不完美、理解投资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也许是更深刻的智慧和人生态度。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普通期货交易者都能早日醒悟,不要等到亏损无法承受时才开始体悟交易之道和交易哲学。

作为交易者,十次中有九次都会亏损,这往往是因为过分用力而导致的。

一、操作周期过于缩短。为了追求第一时间的入场机会,许多人倾向于观察H1以下周期的K线图,比如M15和M5。然而,周期越短,骗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利与弊之间的对比也变得不明显。因此,短线交易并非完全被否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周期越短,K线在预测涨跌方面的可信度就越低。

举个例子,假设你根据M15 K线决定入场,并且假设H1收盘时与该K线的涨跌方向一致。然而,你真的能忍受错过接下来的3根M15 45分钟K线吗?如果行情真的来一波趋势,难道会因为你晚进场45分钟而错过趋势吗?如果晚进场导致行情空间变小甚至开始反向,那么这种交易机会还有意义吗?

退一步说,如果你根据M15的信号进行交易,你至少每隔15分钟要看一次盘,这对你的精神消耗是H1图表的四倍,非常疲惫。为什么不使用让你感到不那么累且K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呢?

二、急于在收盘前入场。为了不错过任何交易机会,盘中看到涨势就急忙做多,看到跌势就急忙做空,生怕错过良机。然而,实际上未收盘的K线存在诱多或诱空的概率要远大于已收盘的K线。换个角度来看,许多技术指标、K线形态和K线组合在复盘时非常有效,但在实盘交易中却收效甚微甚至导致亏损。其根本原因在于,你在复盘时所依据的技术指标是由已收盘K线的四个参数(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计算得出的,而K线形态和组合也是基于收盘K线形成的。然而,在实盘交易中,你所看到的是不断变化的K线图,离她更近了,但你容易被她的波动所迷惑。由于接收到的信号增多了,但假信号(噪音)的比例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所以你不亏损才怪呢。

三、贪图利润空间,不愿错过任何交易机会。这涉及到交易级别的问题。过度追求快速盈利的心态只会让你饥不择食,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有利可图的机会。这表现为在交易时,不肯放弃任何一次看着还有些空间的图形形态内部突破的行情,也被称为“边际行情”。

止盈很小而止损很大,性价比极低。但如果信号K线足够强势,你可能会信以为真地认为涨得这么猛或跌得这么猛,怎么着还能不到阻力位呢?只要不到阻力位就出场。有时甚至遇到信号K线收盘就位于阻力位1附近的情况,你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根信号K线收得很强势,所以阻力位1一定能破,一定可以到达阻力位2,于是就入场了。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这种图形内部突破且空间不多的交易机会,长期参与的总收益为负,胜率本身就不高,盈亏比又常小于1/2。这种图形形态内部突破且没有多少空间的交易模式是迅速稳定亏损的捷径。

以上错误中,你可能占了几条呢?有时候做交易并不需要那么用力,放过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