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8大重点,普通人有哪些机会?

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最近,我就认真梳理了一下,截至目前,至少有30多个省区市的地方两会已经召开完毕了。从地方两会召开后公布的报告和透露的有关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么几件事情。一方面是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另一方面就是今年经济的重点工作。

我们先来看看各地确定的2023 年经济增速目标,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全国的大致目标了。在已经开完两会的31个省区市中,2023年GDP 目标增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最低的是天津市,今年的经济增速确定在4.0%,目前是在全国垫底,北京市确定的目标也不高,定在4.5%,目前排在全国倒数第二,这两大直辖市对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定的有点低调。而最高的则是海南,其确定的今年经济增速高达9.5%,目前位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的是西藏,为8.0%,第三的是江西和新疆,其目标都是7.0%。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定的比较低的都是东部沿海地区,而目标定的比较高的多集中在中西部,这也使得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西高东低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但是,以上这几个地方都是比较极端的,多数地区的目标都确定在5.0%左右,29个省份2023年的GDP增速目标确定在5.0%以上,有12个省份的增速确定在6.0%左右。与2022年的实际GDP增速相比,各省区市今年的GDP目标增速多数都高于去年的实际增速。从中我们就能看出规律了,因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肯定是由大多数省份的经济增速所决定的,所以,如果3月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明确数字的话,今年全国的经济增速,大概率会确定在5%。

5%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增速要比2022年的实际增速高,2022年我国GDP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是比上年增长了3%,如果今年达到5%的增速,已经接近去年的两倍了,而且,由于我国GDP的基数很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经济总量就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有望突破127万亿,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体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好的,从各地两会确定的GDP目标来看,大多数地区对今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信心满满。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拿什么确保5%的经济增速呢?这就是今年经济的重点,我们来看看今年到底有哪些经济领域将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各地两会发布出来的消息来看,以下8项工作,将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个重点工作很自然的就是消费。各地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了优先和突出的位置,表示要在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比如,北京市就提出来,要进行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服务水平。山西则准备打造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以及“夜经济”集聚区。无论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还是这些重点商圈,都代表着久违的“烟火气”又都回来了。

除了打造生活圈以外,很多省区市都提出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促进消费,比如黑龙江省就提出,力争2023年在全省发放6亿元消费券;山西准备发放电子消费券,拓展消费场景。黑龙江省提出,力争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增长6%以上,湖南提出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力争突破2万亿元,可见很多地方对今年的消费都是信心满满。

那么,到底哪些消费领域将成为今年各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和培育的对象呢?北京市将重点支持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商旅文体等消费、住屋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等;山西则表示要重点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湖南表示要挖掘住屋改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家居等消费潜力,并推动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同时培育旅游新业态;辽宁将重点支持餐饮、住屋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穿戴,以及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

总之,消费绝对是今年我们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头戏,目的就是要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第二个重点工作是外贸。外贸是我国传统的三驾马车之一,拉动经济怎么能少的了外贸。各地现在都在积极的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国际订单、吸引更多外资,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态势将进一步明显。外贸大省浙江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的推动外贸平稳增长,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全年出口额要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14.5%以上。另一个外贸大省广东则表示,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今年要培育和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建设6大进口基地,打造重量级的出口产业集群,并继续办好广交会高交会等重大展会。地处中蒙、中俄边境的内蒙古,背靠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提出过境中欧班列增长7%左右、口岸货运量增长30%、进出口总额突破1600亿元的目标,除继续深化中俄蒙合作外,还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第三个重点工作是投资。一句话,2023年,全国各地都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经济大省浙江,明确表示今年的投资增速要达到6%以上,要在全省掀起新一轮的重大项目建设高潮,安排1000个左右左右的重点大项目,这样算下来,浙江省每个地级市都会有100个左右的大项目。除了像浙江这种传统的经济大省外,像一些中西部的省份,投资大项目的力度其实也一点也不弱。比如宁夏,宁夏就表示,2023 年要加大投资力度,其中,投资的总额预计有望超过2200亿元以上,重点投向1000个项目,招商引资的实际到位资金则要超过1870亿元。

重庆则表示,今年要在交通领域投资1100亿元,在城建领域投资1350亿元,在能源和水利领域分别投资400亿元和390亿元,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额增幅超过12%,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6%。内蒙古计划完成投资6300亿元,重点投在先进制造业、现代能源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骨架、公共服务等领域,并打算拿出8100万元进行奖励。

第四个重点工作是稳企业。从各地召开两会的情况来看,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惠企强企政策,继续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比如说,重庆今年民营经济排在了国有经济之前,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重庆还将为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提供保障,提出了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的占比要超过60%,也就是说,民营经济有望在今年成为重庆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

与重庆类似,湖南省的目标也是民营经济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量,今年要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00家,最终达到民营经济占比超过70%。有些地方的举措也很有特色,比如,黑龙江省制定了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及一系列具体举措,政府采购中,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预留份额要达到30%以上。民营经济最为活跃、财大气粗的浙江省,提出今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500亿元,山西则表示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并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的帮助办法。

第五个重点工作是保就业。如何保?具体来说,就是扩大就业、促进创业。黑龙江提出通过大项目的投资来拉动就业,通过鼓励创业来带动就业,通过丰富公共服务来促进就业,同时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来稳定就业,今年全省预计新增30万就业人口。上海准备今年增加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山东提出要“以工代赈”,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云南提出,突出做好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抓好10类重点群体创业,开展各类创业培训6万人以上。

第六个重点工作是强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仅仅满足于产业做大已经远远不够了,下一步就是要使产业做强,具体来说,就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强省广东就提出制造业当家的口号,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要建设50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福建打算组织实施1000项以上的技改项目,力争形成7个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2.1万元,此外,还要培育300家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能源大省山西要摆脱“一煤独大”的情况,向“多业支撑”转变,使制造业更加绿色、高端、智能。四川则表示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首批省级集群达到23个。

第七个重点工作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近几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很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区市都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今年在数字经济方面将进一步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会有很多的看点值得关注。比如,数字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市,计划在未来5年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18%以上,还要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数字之都”。地处中部的湖南省计划建设15个新型数据中心,实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数字经济的增长率要超过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33%。浙江计划培育40家数字企业巨无霸,新增150家数字化工厂,数字经济增长超过10%。北京打算在2023年布局互联网3.0,加快建设5G基站等。

第八个重点工作是防风险。风险是底线,这个底线破防了,上面的一切都有可能无从谈起。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2023年的风险源头,主要还是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以及金融方面的风险等,这几个风险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在做好存量风险处置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强增量风险的防范。比如,浙江、山西、云南、陕西等地都强调了“房住不炒”,表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点解决刚需和改善性住屋需求。这说明房地产今年不会大起大落,准备投资甚至投机房地产的还需要慎重。去年因为村镇银行事件闹得全国沸沸扬扬的河南省,今年吸取了经验教训,提出要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抓好后续风险的处置。

以上是从地方两会当中总结出来的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八大重点,这也是我们今年关注的重点领域,创业、就业的重点方向,至于保德全说的准不准,要不了多久,两会过后就会有验证。到时候别忘了回来给我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