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菲特”豪捐3亿!曾指点拼多多,如今徒弟个个身价过亿

“钱捐给浙大,我放心”。

2022年最后一天,“中国巴菲特”段永平再度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以规划集教学、科研、科技转化为一体的高科技大楼。

这已不是他的第一次捐赠,早在去年5月,就已捐赠1.7亿,一年时间,两次捐赠,总金额接近3亿。

富豪捐款本已不是新鲜事,可细观近两年李嘉诚、杭州马等大佬慈善动向就会发现,“向高校捐款”俨然成了一幅新景象。有人说这是当年“巴菲特午餐”的迷津指点、有人说这是新风口前的预告,背后何由?

慷慨解囊,源于4块钱车票

1961年,段永平出生江西一个普通村庄,出身寒门的他才华上却是天之骄子,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在高考恢复后,第一时间报名考试,最后以全校唯一一个本科成绩进入浙江大学。

可当时的他无力交付学费,万般无奈下向学校求助,浙大的助学金当时4块钱,为他买了张从家乡到学校的火车票。有人说:段永平的慷慨解囊,或许就源于这张4块钱车票。

毕业后他遭遇了厂子亏损、老板跑路,只能自己考察市场,死马当活马医。那个年代独生子女刚刚兴起,既能满足娱乐,又能帮助学习的产品非常需要。考察后他瞄准了游戏机这一商机,火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游戏机面世。

再后来,段永平一路风生水起,全国每5个学生手里,就有一台小霸王,“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语火遍家家户户。当初奄奄一息的小厂,也在1992年实现产值破亿。

恒者行远,厚积薄发。压对赛道后,段永平又开启投资之路,曾用一年时间让网易的两百万投入,变成一亿多美元,获得“中国巴菲特”称号。

那几年,oppo陈明永、vivo沈炜、小天才金志江和拼夕夕黄铮是他的四大门徒同时,他也从未停止对母校的捐款,甚至创造了中国所有高校史上最大金额的记录。

二、做慈善或是另一种投资?

有人说,段永平捐款是感恩母校“4块钱恩情”,也有人说是当年62万美元拍下“巴菲特的午餐”时受到点拨。资料显示,巴菲特曾说“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可延长寿命的生命科学”。

这在近几年国内富豪对高校的“专款专捐”现象中,便可窥见一二:李嘉诚捐款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医学院,用于“派维络pro”系生科研究;马云捐款浙大,支持医学教育;段门徒之一黄铮,也以“想当科学家”为由,在高校成立生物医疗,致力肿瘤研究。

翻阅资料发现,段永平浙大捐款用于科研和技术转化,是否涉猎生命研究还未盖棺定论,但上述富豪的成功案例,无疑为大众留下想象空间:李嘉诚青睐的抑衰领域,成功落地“派维络pro”补剂产物,在京东大健康板块利好数十万中老年群体;黄铮则打造三个国家级创新实验室,为人类健康谋福祉。

援引国内复旦科研团队“时光派”科普,李氏青睐物或出自哈佛老龄研究中心。在哈佛、麻省理工和东京大学等开展的临床中,65岁老年体连续3个月派维络pro补剂干预后,骨骼、肌肉、认知力等生理指标显著逆转,不输年轻后辈。难怪94岁高龄的他感叹:“细胞健康,人都后生哟!”

未来,段永平是否会背靠母校,投入生科研究还未可知,但他对“4块钱车费”的恩情,早已悉数报答。

三、两座丰碑:投资和慈善

“我作为一个旅居华人,愿意顶住压力做这些。”十多年前,段永平曾在捐赠仪式上说出肺腑之言。那时的富豪们笃信“财不外露”,宁愿锦衣夜行也不愿把慈善摆到台面上说。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富豪捐款不再是简单资助,更代表了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对领域发展的率先突破。

正如超人李不仅四处设立奖学金、长江商学院等,还亲手将全球最先进抑衰科技引进国内。而段永平当年设立的个人募捐资金和助学金,从未停止吸引各界人士参与,每年惠及两千多名师生

如今,段永平早就凭借“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原则,成为耳熟能详的“中国巴菲特”。留给外界的,是投资和慈善两座丰碑,和一心为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