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工程中心居然迎来了一波期盼已久的小高潮!”7日,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颇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不难看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措施出台之后,南安石材人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
大雪已至,春天不远。随着疫情政策逐渐放开,南安水头重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大板市场内,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多了起来,停滞的工程项目逐步恢复了供应,各大石材展会也开始张罗了起来。
石材市场逐步回暖
疫情放开后,石材老板们纷纷都在朋友圈发表了感慨“小作文”,大方地晒起了各自企业的运作状况。
最近几天,刘良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各个部门热火朝天的景象,“晾晒”企业在各个线上平台的运作情况,激动之情,跃然纸上。
无独有偶,和润石业贸易部总经理李志响也晒出了货车排队装货的盛况。视频中,一车又一车载着葡萄牙米黄、白沙米黄的货车,从和润石业三厂大门驶出。李志响告诉记者,过去3年,不确定因素太多,石材企业着实不敢有太多冒进之举,不敢大量囤货,也不敢大举出国抢单。随着政策的逐步调整,石材企业暗藏的洪荒之力,几乎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10月底,公司推出的‘决战40天销售冲锋攻坚战’,在数日前落幕,我们的业务团队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单人最高销售额近300万元。”李志响坦言,活动的圆满完成,除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间接反映市场正在逐步回暖。
李志响表示,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各项工作都会更快推进。不管是出去抢客户,还是客户来现场采购都会更加便捷。“当然,我们的目标客户不仅仅在国内市场。明年,我们的团队也将走出国门,争取夺得更多的境外订单。”
除了石材工厂,大板市场也迎来了久违的火热场面。市场招商进度变快了,市场内穿梭的客流也增多了。
“我们市场的架子位本身就相对饱和,空出的位置不多。11月底以来,接到不少省外石材商的咨询,他们都表达了明年想要入驻水头的想法,除了一部分想要从外地回流的水头人,也有一部分外地的石材从业者。”鹏翔石材城运营部经理陈婉儿表示,鹏翔石材城定位偏向中高端,随着意向客户增多,他们也可以更好地筛选入驻客户。
金鼎石业盛达点负责人王阿兰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每天都接待好几拨客户,基本每天都有成交。“目前,成交的以老客户居多,但市场内开始出现不少新面孔。”她相信,明年石材行业或将迎来春天。
展会重启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最为振奋人心的是,已经暂停一年举办的水头石博会终于赶上了2022年的末班车。作为宣传南安、推介世界石都的重要平台,水头石博会进一步推动设计与石材等南安主导产业对接,力争达到促进合作、取得实效的目的。
据了解,第22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博会暨石设计周将于本月25月—28日正式开展,同期举行的还有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31届年会,将与全国各个城市设计及泛家居产业上下游联动。
与此同时,南安石材协会和石材企业也开始为明年的展会做准备。华辉集团工程部总经理潘小毛告诉记者,疫情这3年,国内工程项目的确受到较大影响,好在华辉几年前就开始深耕国外市场,积极参加国外建材展会,在沙特等国家发展了一些固定客户,现在每个月都有几十个货柜发往海外。“未来国外市场依然是深耕的重点,现在防控措施优化完善,明年我们会继续参加境外展会,多措并举打开国际市场。”潘小毛说。
境外拓单,显然已成了石材企业的一致方向。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想要走出国门,更多的则是需要协会平台和政府力量的帮助。
“整整3年大家没有走出去,我们协会的会员单位也都在时刻为出国做准备。”南安市石材外经贸协会执行会长李海军表示,目前协会正在积极了解、统筹明年境外的展会情况,为国内石材企业走出国门探路。
李海军坦言,协会明年将重点开拓美国、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将带领会员企业拜访当地客户,争取更多订单。李海军坦言,欧美地区石材使用量惊人,仅美国就超过整个中东地区,且中国石材企业加工生产方面都相对成熟,只要放开手脚去博,定能抢得更多境外订单。
记者:蔡静琦
编辑:商妹儿、吴雪娇(见习) 审核:黄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