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小茶试水失败,喜茶无奈只好向“加盟制”妥协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争抢下沉市场,在严重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喜茶能够“下沉成功”吗?

奶茶自从火爆大陆市场之后,出现了众多奶茶饮品品牌,而且这些品牌在价格层级上都基本划分为了三个等级。



喜茶、奈雪的茶是第一层级的标志品牌,早期的奶茶基本都在28元左右;第二层级的奶茶品牌主打性价比,其中一点点、CoCo和茶百道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说到第三阶层,这个阶梯里如今做得成功的仿佛只有来自河南的“雪王”——蜜雪冰城。

而因为疫情的原因,经济增长之势大不如前,消费者也开始了自我限制的消费。于是,下沉市场成了众多品牌都在争抢的“一亩三分地”。

在喜茶的市场下沉中,主要表现为降低售价和打造子品牌。

去年,喜茶和奈雪的茶纷纷发布声明调整售价,意在招揽更多的客户。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像多肉葡萄这样的标志单品,仍然还是高价,只有新品和料少的奶茶降低了售价。而喜茶旗下子品牌喜小茶的设立,目的也是收揽下沉市场。



1. “喜小茶”的尴尬


2020年3月,喜茶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了全新子品牌“喜小茶饮料厂”,第一家门店落地在深圳华强北。

喜小茶在成立之初就打造低价产品,目的是打开下沉市场。喜小茶的小程序主要售卖茶饮,包括鲜奶茶、果茶、咖啡、冰激凌和纯茶五大品类,定价也主要在6-16元之间,这一势头一看就是瞄准了蜜雪冰城。



虽然在竞争对象看来,喜茶的这波操作可谓是降维打压,但是子品牌在众多定位上仍然与主品牌喜茶相似,这就造成了消费者的疑惑。

喜茶和喜小茶,在名字上只差了一个字,而且在logo的设计上也都用了同样的人物喝奶茶造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不了解的消费者认为喜小茶是假冒的品牌,进而削弱对喜小茶的购买。



那么对于了解喜茶和喜小茶的人来说,喜小茶的存在确实是尴尬的。因为喜小茶也是打着“优质原料”的旗号做推广的,这和喜茶的宣传亮点是一样的,只不过喜小茶的价格更加便宜。但是消费者肯定会明白,只要便宜肯定会偷工减料。

关于喜茶和喜小茶的区别,官方是这样介绍的:在喜茶,我们希望用最高标准做出最好的茶饮;但是在喜小茶,我们致力于提供合适、刚好的茶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意思就是喜茶用的是高标准的原料和高标准的生产程序,所以品质更好价格更高;但是喜小茶用的只是及格的原料和生产标准,所以品质也就刚好及格,因此价格这么低。

虽然这种解释是合理的,但是听到消费者耳朵里就没有那么舒服了。原来买喜小茶的都是不追求品质的顾客,那为什么不去买平价但品质更好的其他品牌呢?

喜小茶的尴尬定位也决定了它的草草离场。

今年11月2日,喜茶旗下的最后一家“喜小茶”门店关闭,这家门店位于广州城投大厦,也是广州第一家喜小茶。

从诞生到结束只用了匆匆的两年时间,喜小茶的失败也就归结于上述的原因。



2. 喜小茶试水失败,开启加盟制


喜茶为了保证良好的品质和高端的品牌调性,一直不松口“加盟”,但是在前几日,有消息称喜茶为了给更多的顾客带去好的品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找寻伙伴,意思就是开启加盟制。

这一消息也在11月3日得到了证实,喜茶将开展加盟事业,已推出事业合伙业务,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该业务,让更多用户更快喝到喜茶。

一系列的降价和喜小茶的退市,也许喜茶真的焦虑了。作为直营品牌的代表,喜茶已经开了近千家直营门店。如今却松口接受加盟制,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竞争对手,其实在喜茶降价之后,其竞争对手也不再是奈雪的茶,而是茶百道、沪上阿姨和古茗等中线价位的品牌。但是与这些品牌竞争,喜茶的门店规模却像个“小弟”。

这些新茶饮品牌动辄就有几千家的门店,甚至都开在了大学校园里,而喜茶不足1000家的门店数量显然不够竞争的。而且其余新茶饮品牌的扩张也大张旗鼓,近3年多,蜜雪冰城直营店从39家增至47家,加盟店数量则从7186家激增至22229家。



再从产品上来看,茶百道有着标志性的豆乳奶茶、沪上阿姨有血糯米奶茶,这些都是平价奶茶中的原创大单品。而反观喜茶,多肉葡萄确实是首创的爆品,但是28元的价格确实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再加上随着其他品牌的新品打造,能替代多肉葡萄的产品也更多了。

所以,喜茶在不得已之下开启了加盟制度。



关于此次加盟,据喜茶透露,在全国门店已全面实行门店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喜茶将依托于十年来已经积累的经验、能力和资源,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喜茶会对事业合伙人进行严格筛选和充分赋能,并将在品牌、产品、品控、食安、营运、培训、供应链等方面为事业合伙人提供支持。喜茶的事业合伙费用在50万以内。

这段话简单理解就是,虽然喜茶开启了加盟制度,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加盟的,喜茶会严格筛选加盟商,并且严格管理,即使是加盟商开的喜茶,也会有良好的品质保证。



3. 怎么让“副线品牌”熠熠生辉?


在喜小茶的推出我们可以看出,推出副线品牌也是众多大品牌的常规操作。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副线品牌发展好呢?

首次就是要打造灵活性,多品牌战略更利于品牌见缝插针,充分适应市场的差异性。其实喜茶打造的喜小茶思路上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喜小茶还不够灵活。喜茶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更低价的子线品牌,去和仅有的蜜雪冰城竞争,而不是扎进品牌众多的中层品牌。



然后就是要注意子线品牌的独立性。喜小茶和喜茶在名称上就不具备独立性,而且在logo和门店设计上也没有独立性。就像蜜雪冰城打造的幸运咖一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如果没人宣传,谁会知道幸运咖与蜜雪冰城是一家的呢?

喜小茶还有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与主线品牌模糊不清。其实在喜茶迎来降价之后,部分产品的售价也已经下滑到了16元左右,而喜小茶的奶茶售价也有很多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这就导致了两个品牌的竞争。



这样的情况下,喜小茶不仅没有打造出差异化,甚至还削弱了喜茶的品牌形象。

如果掌握这些原则,在打造副线品牌时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荣耀一开始借光华为,但是近年来为了保持独立性,积极研发,反哺母体。全球首款AI手机荣耀Magic,便出自荣耀品牌。品牌独立后的荣耀,逐渐从“像小米”、“像华为”的影子中走出来,实现了品牌内涵的独立。据环球网报道,2019年,在中国整体大盘下滑近10%的背景下,荣耀在中国市场份额整体达到13%,成为排名第四、增长第二的手机品牌。



结语


如今的奶茶品牌确实是应有尽有,在逐渐饱和的市场趋势下,或许创新成为了一件普遍的尝试。但是在创新之前,仍然要做好市场调研和各项分析,免得出现像喜小茶一样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