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储蓄险复利水平,还要继续降?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前段时间有一个挺重磅的数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

银保监会头一回公布了保司上半年的投资成绩,折合到年化收益率来看,今年24.71万亿的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只有3.66%

话说,保险公司有些储蓄险产品长期年化收益率就有3.5%,再加上运营成本,这不是亏本买卖吗?3.5%的储蓄险以后是不是也会变少?

今年投资大环境不好,只根据保险公司半年的投资成绩就得出这个担忧,多少有点草率了。不过,“未来储蓄险3.5%复利水平或许还要降”,这话真不好随便否认,怎么说?

3.5%的复利

或许就是未来储蓄险的天花板

保险公司开门做生意,自然也是要赚钱的。那以储蓄险这类产品为例,保险公司如何赚钱呢?其实逻辑很简单。

以年金险为例,保险公司现在拿我们的保费去投资,投资收益减掉到期承诺给我们的钱以及运营成本,就是利润。

也就是说,一旦投资收益覆盖不了保单的成本,监管就会担心保险公司这笔账算不平,3.5%的储蓄险,也就不一定让卖了。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向来偏向稳健。从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6月底,寿险公司6、7成的资金都投向了债券、银行存款等低风险资产。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2022.8.25)

让保险公司比较难受的是,“稳赚”的这一部分低风险资产,投资收益越变越低。

比如十年期国债这个低风险资产风向标从2002年5.40%的水平到今天的2.60%,收益率持续下跌。银行存款利率也是持续走低。

而且政府刺激、扶持、救助经济的决心越坚定,低利率的时间就越长,保险公司投的这些低风险资产的收益就越少。

过程还相当漫长。

有朋友又问了,“稳赚”部分的收益下降了,保险公司不是还可以投高收益的股票吗?

实际上,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保险公司买的股票才占总资金的8%。除了保险公司本身的风险偏好,向来“稳字当头”的监管也不让保险公司投资太多股票。

一句话总结,对保险公司来说,高风险资产的收益是不确定的,稳赚的低风险资产的收益却在递减。低利率时代,保险公司在投资端压力不小。

而且过去30年,储蓄险利率的下调就在反复印证这件事情。

从10.0%到3.5%

储蓄险收益率下降这30年

年初的时候,有人在网上分享了一张保单,羡煞旁人。

这位网友两岁时,他的母亲给他买了一份保险,当时只交了1万元保费,而从他55岁开始,每月可以领7095元,一年就能领8万5千多。

而且这笔保单锁定了终身的利率,活多久就可以领多久。

大概算了一下,这张1996年保单

  • 领到70岁的时候:累计可以拿到136万,irr高达8.59%;
  • 领到80岁的时候:累计可以拿到221万,irr高达8.92%。

到今天,过去这种“稳稳的幸福”,恐怕只能是某些网友独自的狂欢了。

1996年5月起至2002年2月这不到6年时间里,央行连续八次下调了利率。

于是,为了预防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1999年6月,原保监会将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2.5%。

近30年来,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也一路走低:

不过,随着2013年之后监管放松,复利3.5%的储蓄险重出江湖,再次成为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低风险投资工具。

从无人问津,到全网翻红,归根到底,在这个利率下降的时代,长期锁定利率就是一张王牌。

近来,收益率表现不错的储蓄险接连面临下架,考虑到监管对利差风险的重视以及保司的运营压力,这类3.5%利率的储蓄险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

和其他的理财手段比

储蓄险有什么优缺点?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较稳的,能保值增值的“篮子”有很多:货币基金、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储蓄险等等。

相比之下,高下如何?

1、货币基金

余额宝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它”了。

2014年6.76%年化收益率的高光时刻已经不再,最近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38%。

储蓄险3.5%的长期复利收益率,就要可爱很多了。不过,它的灵活性不如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活灵活用的资金还是应该考虑货币基金。

2、银行理财

去年各月度,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97%,最低为2.29%。

银行理财灵活性更高,但缺点是不能锁定长期的复利收益,而且不保本。

如果是一年、两年就要用的钱,还是优先考虑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如果是准备投长期的钱,可以考虑增额终身寿这类储蓄险。

3、银行存款

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常见于3.15%。和银行存款相比,储蓄险是复利的,复利3.5%存20年,单利需要保证每年约5%。这意味着从长期来说,银行存款在收益率上已无优势。

目前,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多在3.2%-3.4%,但起投门槛就要20到30万,各家银行不一样。相比之下,增额终身寿这类储蓄险几千块的门槛低多了。

总的来说,利率下行的趋势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验证了,如果看重长期锁定利率,储蓄险有一定的优势。

整体来看,对比上面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储蓄险的缺点是灵活度不够高,但如果是用闲钱,投长期,复利收益的储蓄险优势很明显

写在最后

在灵活性、收益率、稳定性等方面,上面提到的几个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可以互为补充,千万别把它们对立着看。

不过,监管对于储蓄险利差风险的重视程度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意味着3.5%的储蓄险在不远的未来,真的可能会成为历史,近来优秀收益产品的下架已是先兆。我们能做的,唯有且行且珍惜。

关注深蓝保,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

《社保手册》《医保攻略》《保险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级干货资料。

帮助大家“认识保险、买对保险”是深蓝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险问题尽管找我,我将用从业6年的经验给您合适的建议;

通过深蓝保投保的粉丝,一旦出险,我们将全程协助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