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我们还在长假之中,国外的市场就曝出了一个惊天大雷,甚至不少媒体都说这是“又一个雷曼”,后者在2008金融危机中破产!
这次的主角,同样是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今年以来,瑞士信贷在市场的表现都很不好,股价暴跌,目前市净率只有0.32。而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瑞信的CDS,也就是信用违约互换,创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所谓的信用违约互换,其实就是债券的保险。债券违约了,那么可以获得得赔偿。违约的概率越高,那么保险费也就越高。反过来,现在CDS暴涨,说明市场认为瑞信违约的可能很大。
今年瑞士信贷在比尔黄的世纪爆仓案中,巨亏了50亿美元,又赶上美国最猛烈的加息周期,全球债券收益率飙升,导致瑞士信贷陷入危机中。
我个人认为,人家2008年CDS的价格更高,那个时候,市场环境和信心比现在更差,当年都挺过来了,现在还是有希望挺过去的。毕竟这几年,关于瑞士信贷或者德意志银行要暴雷的传闻,我印象中已经有五六次了,目前都是狼来了。当然,未来可能狼真的来了,但是真没必要一点风吹草动就炒作一次。
这次虽然号称“雷曼危机”,不过作为全球股市风向标的美股,基本没有反应,道琼斯期货一度还涨着。倒是港股又被大金融板块带崩,跌破了17000点,继续创11年新低。
当一家公司机构传出暴雷传闻的时候,一般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预期的自我实现。这个时候的管理层一般是不断出来否认存在问题的,但是公司的信用、融资被抛弃,没人敢借钱给你,情况越来越恶化,最终还是只有真的暴雷。
另一种,是管理层承认有问题,或者不置可否。但是开始尽力给公司打补丁,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最终走出危机。
而事物的推动,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司自己的处理和态度占一方面,市场的宏观环境也占一方面。
未来,美联储是否会继续超预期加息,将成为重点,有没有同行或者瑞士政府出来拉一把,也存在着变量。
后者我无法分析,不过我认为9月美国的加息,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一次,未来虽然还会加息75个基点,但是基本上不存在更为激进的可能了。毕竟美联储副主席,已经开始担忧经济衰退了,这说明美联储内部的分歧已经出现了。如果叠加美国通胀数据好转,那么我对这个趋势的判断就更加有信心。
因此,未来美联储加息给市场带来的利空,也会呈现出边际减弱的趋势。注意,我说的是边际减弱,并不是说这里是底部,不要理解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