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存款利率“倒挂”!这种现象正常吗?

最近有人反映,去银行存钱时发现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五年期产品利率还要高一些。与此同时,也有媒体记者前去探访并发现了此类问题,那么,这正常吗?

其实,大家不必为此感到吃惊!所谓的三年期利率水平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率“倒挂”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过去在不少银行存款产品中就曾有过的。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利率“倒挂”现象呢?

众所周知,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存款意味着自身的负债,如果将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设定过高的话,那就要支出更多的利息,这无疑会增加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尤其是随着五年期LPR(市场报价利率)利率水平进一步走低的背景下,银行的净息差也在不断收窄。因此,下调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水平,有利于稳住银行的经营收益。

另外,之所以出现利率“倒挂”现象,这说明银行意识到了未来存款利率下调甚至降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故而特意将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从心理就不愿提高五年期的产品利率。

为便于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目前大多数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3.15%以上或者附近徘徊,而五年期的利率低于3.0%,如果现在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水平高于三年期的,那么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储户前来,这样就可能会吸收大量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负债成本。可是,一旦有一天降息通道开启,实际上这种情况发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了,但银行存量产品并不会因此而随时下调利率,那么就要承受利率下降带来的损失,换句话说,当降息之后的五年期产品利率比之前更低时,存量产品却依旧享受着较高的利息。这样一来,银行岂不是不划算吗?

因此,当大家看到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水平较低于三年期的利率“倒挂”现象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了。实际上,抛开商业银行自身的意图来说,近几个月国内社会零售品消费有所不振,其实刺激楼市等消费也是司空见惯,其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存钱,更不要存五年期那么长期限的,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太可能出现过高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