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盒马因无抗鸡蛋、猕猴桃、香梨、蛋糕等一系列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再次将零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推向舆论风口。作为国内仓储会员店标杆的山姆会员店,也正经历着更剧烈的扩张阵痛 ——2024年以来新开门店12家,2025年目标冲刺60家,但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同期其食品安全相关投诉量同比激增 ,管理漏洞引发的纠纷持续发酵。
山姆会员店的迅猛扩张
在2022年之前,山姆的扩张相对稳健,从那之后,山姆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几乎每年以6-7家的速度不断开设新店。2025年,山姆更是火力全开,一口气筹备了7家新店,除了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山姆的版图也扩展到合肥、扬州、张家港等二三线城市。单店销售额超过35亿元的数量接近10家。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山姆单店盈利能力提升,也反映其竞争力不断增强。
会员体系是扩张核心支撑:普通会员卡260元/年,卓越卡680元/年,中国区付费会员突破500 万,续卡率62%,2024年会员费收入达13.7亿元。自有品牌 "Member's Mark" 贡献38%销售额,其中瑞士卷、牛肉卷等爆品年销量超2000万份。但高速扩张导致供应链管理半径急剧扩大——山姆中国80%生鲜依赖本地供应商。
密集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近两年,山姆的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2024年10月,湖北武汉的肖女士在山姆超市花费69.9元购买的卤菜拼盘,正面标签显示分装日期为当天,保质期为3天,而背面原厂标签却显示保质期为1年。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商家诚信的质疑。
2025年3月,重庆一位消费者撕开山姆全脂牛奶塑胶封膜时,几只黑色活虫从箱底飞出,这一惊人场景被监控记录下来,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发公众关注和不满 。
此外,近半年山姆的食安问题条目还包括霉变草莓、爆浆杨枝甘露、牛奶过期等,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山姆食安相关投诉大幅提升至上万条。
管理漏洞引发信任危机
员工管理与商品管控的双重缺失,加剧了山姆的信任危机。2023年,离职员工张某利用未注销的企业微信账号,引导采购商杨先生向山姆对公账户转账651.36万元,款项到账后当天,就被拆分为2000余张购物卡冒领。
截至2025年4月,仍有550.63万元货物未交付,山姆却以“员工个人行为”为由拒绝赔偿,目前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杨先生表示,他在转账前后并未收到山姆方面关于张某离职的任何通知,且张某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直使用山姆的官方渠道和账号进行沟通,收款账户也是沃尔玛 (深圳) 百货有限公司,这让他有充分理由相信张某仍代表山姆进行业务操作。
这起事件,将山姆的管理漏洞暴露无遗 。当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失衡,再强大的品牌也难以承受信任崩塌的代价。对于山姆而言,如何在规模增长与品质坚守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而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来说,山姆的问题也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规模与效益的同时,必须将食品安全与精细化管理置于首位,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赖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