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来了!证监会要求大幅降低公募基金收费、增加业绩考核项目!
根据财联社5月7日消息,中国证监会正式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费用优化与考核改革双向发力,直击行业"重规模轻回报"痛点。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再升级,多维度降费直击投资者痛点
此次改革聚焦投资者成本优化,形成"前端+后端+固定费用"的立体降费体系。在前端销售环节,《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明确调降认申购费与销售服务费,预计主动权益类产品平均费率将下降0.3个百分点。
后端管理费方面,大规模指数基金与货币基金将成为重点,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将适时下调,部分头部宽基ETF费率或从0.6%降至0.15%。同时,基金登记结算、指数授权等固定费用也将通过市场化机制压缩,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浮动管理费机制首次全面落地。主动权益类基金若业绩未跑赢基准或导致投资者亏损,管理费将相应下调,这一机制彻底打破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
公募基金考核体系重构,长期投资收益导向成核心、避免基金经理追涨杀跌
监管层同步启动行业评价体系的"颠覆性改革",在基金公司层面,投资者盈亏占比、业绩基准对比等指标被纳入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加分幅度提升50%,相关指标在"服务投资者能力"评分中占比不低于80%。
基金经理考核则更趋严格,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若产品亏损超10%,薪酬将直接腰斩。
这一改革直接倒逼行业转型,着重考核基金产品的中长期投资收益,避免基金经理追涨杀跌。
公墓基金投资者为公募基金管理新规的直接受益者
本次证监会针对公募基金管理的改革制度,最终指向投资者利益。
新考核体系要求基金公司披露"盈利投资者占比",销售机构评价机制同步优化,小额定投规模、权益保有量等指标纳入考核,倒逼渠道从"卖产品"转向"做配置"。
接下来,随着《行动方案》落地,公募基金将从"规模驱动"到"能力驱动"的质变。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改革将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这场触及公募基金行业灵魂的改革,无疑将让国内6亿基民真正成为改革红利的受益者。
总而言之,本次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管理新规,不仅将大幅降低基金公司向广大基民收取的费用,而且更加注重中长期投资和基金收益考核,广大基民有望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