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收割全世界,过惯好日子的美国中产,现在要进厂“打螺丝”了

2025年04月09日13:13:12 财经 1902

讲个天大的笑话,美国商务部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将拧小螺丝制造iPhone",不光如此,美国工人还要制造芯片、造轮船。一张关于美国再工业化的蓝图已经铺开,但美国人可能永远也见不到它落地的那一天!

一切都要从头说起,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始于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浪潮,但2000-2010年是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1728万骤降至2010年的1140万,降幅达34%,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服装制造业就业萎缩84%,纺织业下降71%,家具行业减少51%。这种空心化是全球化分工+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也就是美国占据研发与品牌端,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转型:金融业利润占比从1980年的15%跃升至2024年的45%,制造业沦为资本市场的"弃子"。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过惯了好日子的美国中产,还能习惯进厂打螺丝吗?

靠收割全世界,过惯好日子的美国中产,现在要进厂“打螺丝”了 - 天天要闻

当前美国经济已形成自我强化的金融化循环:1.4万亿美元股票回购远超制造业投资规模,资本市场更青睐"轻资产"模式。这种环境下,制造业面临三重困境。第一成本倒挂,美国制造业综合成本比中国高15-25%,自动化仅能覆盖30%的工序;其次,资本排斥:半导体企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达7-10年,远不如科技股短期套利吸引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技能断层:45岁以上工人占比47%,掌握工业4.0技术的青年不足15%。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现实难度远超想象:最为困难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劳动力问题,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在实践中发现,时薪34美元的美国工人效率仅为中国台湾的60%,且年轻一代仅17%愿进工厂;其次,供应链黑洞:重建汽车产业链需引入300+供应商,而底特律周边配套企业已从3000家减至800家;制度性障碍也制约了美国的发展,环保审批耗时比中国长2倍,工会谈判使特斯拉德州工厂产能利用率仅60%。

靠收割全世界,过惯好日子的美国中产,现在要进厂“打螺丝”了 - 天天要闻

从心理层面上,"打螺丝"在美国已成社会地位的诅咒。数据显示,制造业蓝领平均年薪5.2万美元,低于Uber司机(6.8万);社区学院制造业专业入学率连续10年下降,2025年技工缺口达210万;波音737MAX事故调查显示,35%的机械师承认"未完全理解新工艺",高级产业工人已经严重断层。

另外,特朗普驱逐移民的政策正在摧毁制造业根基,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中25%的焊接、铸造岗位依赖拉美移民;得州芯片工厂因H1B签证限制,核心工程师到岗率不足40%;肉类加工、纺织等传统行业外籍劳工占比超60%,政策收紧导致21%企业停产。特朗普把能踏实肯干的移民赶走了,间接也关上了美国再工业化的大门

综合以上各种原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美国本土制造业正在面临巨大的困难。以波音为例,外包率从2000年的30%飙升至2024年的70%,机身钻孔误差超标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供应商缺乏精密加工能力。台积电面临的则是不同的问题。亚利桑那工厂量产延期3年,1200名台湾技工支援仍难解决"美国工程师不会操作光刻机校准系统"的问题;在成本上特斯拉吃过大亏,德州超级工厂电池成本比上海高28%,马斯克坦言"若全美生产,Model Y售价需涨5000美元"。

靠收割全世界,过惯好日子的美国中产,现在要进厂“打螺丝”了 - 天天要闻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特朗普试图利用关税战,引导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目的,注定失败!因为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本质是"用19世纪手段解决21世纪问题"的挣扎。在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当下,其实力完全无法支撑美元霸权,再工业化已成镜花水月。特朗普的冒险不仅加速了美国制造业的终局,更可能成为单极世界崩塌的导火索。正因如此,"美国制造业的棺材,终究要由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亲手钉上最后一颗钉子。"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OPPO“开卷”,影像旗舰沦为千元机,Reno12 Pro开始收尾了 - 天天要闻

OPPO“开卷”,影像旗舰沦为千元机,Reno12 Pro开始收尾了

以前,摄影是一项门槛较高的爱好。那时候,手机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机的拍照质量差得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出门旅游时,很多人要么选择携带专业的单反相机,要么干脆找当地的摄影师帮忙拍摄。但是现在,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已不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苹果给Windows笔记本重力一击,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闻

苹果给Windows笔记本重力一击,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笔记本市场,各大品牌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就连苹果也在这场竞争中加大了力度。特别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成为了许多用户的首选。相比于以往的MacBo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徕卡机皇收尾了 - 天天要闻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徕卡机皇收尾了

当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价亮相时,不少用户感叹"小米旗舰越来越贵了"。例如,今年发布的小米15 Ultra,售价高达6499元。虽然价格有所提高,但仔细分析其配置,我们仍能发现小米在保持高性价比方面的努力。对于热爱摄影且预算有限的用户而言,老款高
小骁龙8至尊芯发布!红米新机全球首发搭载:价格够刺激! - 天天要闻

小骁龙8至尊芯发布!红米新机全球首发搭载:价格够刺激!

进入4月的第二天,高通总算是发布了曝光许久的骁龙8s Gen4,虽然这个名字颇显低调,没有延续去年骁龙8s Gen3高通宣传的"小骁龙8 Gen3"风格,叫做"小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但从架构上来看骁龙8s Gen4无论是CPU还是GPU都和骁龙8至尊版非常相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 - 天天要闻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

人形机器人的“跳舞”与“空翻”固然是先进技术不断突破的象征,但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痛点。所以,当正解局看到已经有人形机器人走到流水线时,我们是兴奋的;当得知一大群人形机器人已经入职搬砖时,我们是震惊的——
vivo性价比第一的高端机,5800mAh+天玑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 天天要闻

vivo性价比第一的高端机,5800mAh+天玑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谈起vivo这家手机厂商,我对它的印象这些年出现了大转变,早期vivo手机没什么性价比,主打线下市场,玩得就是一个信息差,凭借着高颜值的设计在手机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论配置其实它不如小米。可是现在不同了,互联网时代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如此透明,内部用了
三星机皇跳水2000元,骁龙8Gen3折叠屏手机,人人买得起 - 天天要闻

三星机皇跳水2000元,骁龙8Gen3折叠屏手机,人人买得起

库克说iPhone 16e满汇聚了iPhone 16系列所有优点,这话听着让我不免有些疑惑,iPhone 16e是系列中定位最低的存在,居然能被夸得这么伟大?除了苹果,前不久华为推出的华为Pura X手机因为“人人买得起”这五个字也火了。说来说去,我还是觉得只
OPPO续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畅,突降到1359元 - 天天要闻

OPPO续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畅,突降到1359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手机右上角即将见底的红色电量条,在地铁上急得直跺脚。明明早上充到100%出门,才刷了会儿短视频、回了几条消息,这会儿就只剩15%了。这种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的身边上演?如果你也受够了随身携带充电宝的累赘,又不想花四五千块买旗舰机,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