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2025年03月20日07:42:09 财经 1746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30)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少见的历经高校、民资、国资,再到民资多次控制权更迭的案例。从1997年成立至2023年濒临退市,其发展历程揭示了股权结构动荡、公司治理不完善与战略转型失败的多重风险。

三次控制权更迭:从校办到家族股权

1.交大系时期(1997–2008年):校办企业的光环

1997年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学组织成立,通过学校持股交大昂立持股工会以及交大南洋公司三个股东,控制交大昂立35%的股权。

​2001年上市时,上海交大通过交大南洋集团、上海茸茸实业等合计控制34.5%股权,仍然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中金投资时期(2009–2016年):资本入局,转型失败

​2009年中金投资集团通过收购上海交大南洋集团72%股权,间接控制交大昂立16.3%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注意,这里的中金投资集团是由周传有控制的一家民营企业,并非中金公司。

​周传有控制公司后,在2010年提出“大健康+金融”战略,但成效有限,2010–2015年保健品营收从2.8亿元降至1.2亿元,毛利率从65%跌至42%。2014年斥资3.2亿元参股民营银行项目,后因政策限制终止,计提损失0.8亿元。

​最终,2016年交大南洋集团减持至8.9%,失去控制权。

3.​大众交通时期(2017–2021年):股东内斗,业绩亏损

​2017年,大众交通集团增持至22.65%,成为第一大股东。但业绩并没有得到好转,亏损反而继续扩大。2017–2020年累计亏损4.3亿元,其中2018年因投资泰凌医药计提减值5.3亿元。

​最终,2021年大众交通减持至15.3%,退居第二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再次变更。

​4.嵇敏系时期(2022年至今):家族集团、退市警告

​2022年,由嵇敏控制的四家公司,上海韵简实业、上海饰杰装饰、丽水新诚和丽水农帮增持交大昂立股份,嵇敏合计掌握交大昂立26.17%股权,超过大众交通,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但公司财务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2021-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股票代码被挂ST,2024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扭亏为盈,才得以摘牌。

​二、董事会治理困局:权力竞争白热化

民营资本控制权反复更迭并未带来治理改善,反而加剧决策短视与制衡失效。

  1. ​2018年战略转型否决案

提案内容:大众交通提议投资5亿元建设智慧养老社区,预测年收入2亿元。

​投票结果:董事会4票赞成、6票反对、1票弃权。

2018年,提出“交通+养老”转型提案,但没有通过董事会投票。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2018年交大昂立董事会结构

  1. 2023年罢免董事长案

​提案内容:指控嵇敏“未披露年报”及“违规解聘审计机构”,提出罢免嵇敏董事长职务。

投票结果:董事会3票赞成、4票反对。

投票影响:决议公布次日股价暴跌14%,市值单日蒸发1.7亿元。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2023年交大昂立董事会结构

​2023年,董事会提出罢免嵇敏提案,但嵇敏已对董事会席位有所控制。首先,董事会人员中除了何俊以外,全部进行了更换,其次,嵇敏将董事会席位由11位缩减至7位,并且稽霖和嵇敏兄弟二人均进入了董事会,最终董事会以4:3否决罢免嵇敏提案。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交大昂立的治理结构使控制权失衡,2018年尽管董事长为大众交通系,但在董事会投票中,中金投资系更站优势,因此战略转型提案未能通过。2023年嵇敏通过缩减董事会席位、安插家族成员来控制董事会,使罢免案未能通过。治理结构从多元制衡滑向家族集权,董事会决策从专业审议退化为实控人操控工具,叠加年报披露违规等乱象,最终引发股价单日暴跌14%,暴露民营资本无序争夺下的治理失效。

三、治理失衡,业绩衰败

总体看交大昂立近25年的业绩状况,营业规模不升反降,盈利情况波动较大,其中2008年、2018年和2022年出现三次业绩暴雷。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1. 技术红利期(1999–2007):安于现状,没有创新

依托“昂立一号”口服液的技术先发优势,2001-2004年营收连续增长,但此后业绩大幅回落。2006-2007年,营业收入有所回复,但是净利润出现下降,随后2008年业绩再次大幅下降,核心原因在于:

  • ​研发投入萎缩:2007年研发费用率0.8%,远低于行业均值4%;
  • ​渠道僵化:过度依赖国有医药站体系,错失商超、电商转型窗口。

​2. 资本扩张期(2008–2017):投机性投资反噬主业

为突破增长瓶颈,公司转向金融投资(兴业证券)和医药并购(泰凌医药),但埋下暴雷隐患:

  • ​2008年巨亏:金融危机导致兴业证券股价暴跌,投资浮亏2.1亿元,净利润骤降-1.83亿元;
  • ​跨界失控:2015年收购泰凌医药耗资4.2亿元,但标的三年累计亏损3.8亿元,形成“投资亏损+商誉减值”双亏。
  • 2011–2016年累计研发费用0.69亿元,仅为汤臣倍健同期的20.41%。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交大昂立和汤臣倍健研发投入对比(亿元)

​3. 治理失衡期(2018–2023):强推医养业务,业绩溃败

实控人更迭引发治理割裂,业务决策彻底偏离市场化逻辑:

​2018年转型暴雷:强推医养业务却遭民非机构集体违约,叠加保健品收入同比下滑16.4%,净利润创-5.26亿元历史新低;

​2023年治理失衡:通过对董事会结构的变更导致董事会决策流于形式化。当年营业收入仅为2.96亿元,同比降低21.5%。

四、总结

交大昂立从校办明星企业沦为ST股,折射出控制权争夺与战略短视的治理困局。三次实控人更迭中,技术初心让位资本投机,股东内斗使董事会权力失衡,权力争夺中使得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业绩大幅下降。中金系的金融扩张、大众系的养老溃败到嵇敏系的家族集权,暴露的是民企治理重控制、轻治理的弊病。交大昂立的没落,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失败,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治理缺陷的缩影。

从校办明星企业到濒临退市,交大昂立如何走向没落?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百亿风电巨头控制权变更,山东省国资委替代珠海成新实控人 - 天天要闻

百亿风电巨头控制权变更,山东省国资委替代珠海成新实控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何一华 李未来 北京报道A股风电零部件企业通裕重工(300185.SZ)控制权再次发生变更。5月6日晚间,通裕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及其控股股东珠海交控集团与国惠资本在广东省珠海市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国惠资本将成为通裕重工第...
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 - 天天要闻

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

5月9日,市委书记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双方围绕深化政银合作进行深入交流。5月9日,市委书记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何鎏 摄蒋连生对方建平一行来梧表示欢迎,对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长期以来给予梧州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市经...
临港新片区: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闻

临港新片区: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动上,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发布。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上述操作指引将配合相关领域负面清单使用。后续临港新片区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公募基金、证券、电池护照等领域,不断拓展操作指引覆盖度,更好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指导数据处理者...
背靠百亿资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拟出资5.93亿入主*ST长药 - 天天要闻

背靠百亿资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拟出资5.93亿入主*ST长药

微成都报道 历时三个多月,*ST长药(300391.SZ)意向投资方终于浮出水面。5月8日,*ST长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和临时管理人分别与产业投资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嘉道博文”)等六家机构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投资人将通过“现金注资+资源导入”方式协助公司清偿债务、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在投资人中,...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 天天要闻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原创 刘博团队对等关税,到底对进出口产生了哪些影响?万众瞩目的4月的外贸数据,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均为人民币)。下图是中国(内地)跟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按照美元计算的外贸数据。大家更关心4月单月...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 天天要闻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中新经纬5月9日电 深交所网站9日发布关于对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丰光电”)及相关当事人的监管函。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庄士机构国际(00367)发布公告,本集团预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而去年则取得亏损约9.32亿港元。根据现时可取得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乃主要由于确认本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确认本集团待售物业以及位于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