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有直接关系,中国能成为制造业中心与改革开放有关。打开国门后,我国的制造业从苏式转向欧美式,外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产品进入中国,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原料等,中国迅速崛起。
但是可能你没有想到,对中国帮助很大的国家不是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而是两个中国的邻国和一个前苏联成员,其中就有一个国家就是日本,你能接受吗?
1.日本没有退路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中国也如是。不但需要学习其它的国家优点,也需要其它国家的市场,我国的产品是逐渐升级的。先是代加工的低质产品,后来是高品质的贴牌产品,再后来是自有品牌的国产货,中国从洋品牌的进口国变成了其它国家的洋品牌。
中国产品甚至卖到了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在向我国提供技术的国家中,美国的芯片、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是催化剂,英法德三国的工业产品,日本的半导体产品都不可忽视。
另外,1991年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产品也不能忽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和苏联先友好后闹翻,十多年后在珍宝岛开战,规模不大,但关系更加恶化。后来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变成15个新国家。
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济萎靡,尤其缺轻工业产品,但重工业产品偏多,相关技术如同废纸,在本国没有市场价值,但我国需要,所以我国和俄罗斯、乌克兰以货换货,我国满足其日常产品的需求,俄乌两国向我国提供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技术。
不过在向美国提供大量的技术的国家中,日本排在俄罗斯、乌克兰之前。中国和日本的恩怨最多、最深,远超美国和前苏联,但是日本却向我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太小了,距离欧美太远了,与俄罗斯有领土之急,在相当于我国清代时期和俄国在我国开战,二战时又遭苏联打击。
因此日本和俄罗斯民族有世仇,其产品和技术在彼时难以从俄罗斯、乌克兰换钱。
距离美国太远,运费太高,技术还不如美国,在美国没有竞争力。日本产品和技术在欧洲也没有价值,日欧是同类竞争关系。
尤其关键的是,中国人口众多,当时相对落后,所以需要大量的产品、就业岗位,人力资源成本低,这正是日本在中国赚钱的机遇。更何况日本和中国是邻国,没有多少运费的问题。日本助华不是做慈善,而是来赚钱。早在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日本人就来了。
在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带着虚心的态度向中国学习。在明代,倭寇带着野心袭扰我国的福建、浙江、山东沿海。在清代,则带着军国主义思想吞并我国。
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则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带着资金、技术、产品来到中国,首先在东北生根发芽,后来扩展到苏州等地。
1978年,日本为帮助中国建设秦皇岛港口,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这个港口可以让中日商品和生产原料的加快流转,也有助于我国商品在国内的流通。
再后来,日本又资助了从北京到秦皇岛等铁路建设。日本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在高铁技术远超日本,中国甚至主持修建泛亚铁路网,而日本还停留在新干线带来的喜悦之中。
2.改革开放后日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关于机床,如同铁路一样。当年,日本向中国提供与机床有关的技术、产品、设备,但现在我国在数控机床方面已经领先。
至于汽车行业,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和日本的氢能源汽车几乎同时起步,但是现在日本的氢能源汽车还在实验室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则进入欧洲市场。在当年,日本的燃油车却在中国是香饽饽,为我国的燃油车行业发展做了一些贡献。
日本的丰田、本田曾经是中国的高档商品,不但助力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增中了就业率和税收,还盘活了土地资源,培养了大量的汽车工业人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收音机、电视机对改善我国居民的精神生活方面、学习科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当年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电视是主要的学习工具,也能了解外部世界。日本的松下、东芝两大品牌电视机是畅销商品。
如今,在中国的日企少了不少,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崛起了,而日本的技术落后了,对中国没有吸引力了,但是两国的合作仍然很好,因为在芯片产业、环保产业、金融行业还可以合作。
日本的水产品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日本赚了钱,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多样化食品需求。但是福岛核废水事件和新冠疫情又影响中日合作,关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正逐渐消除,需要日本处理好福岛核废水事件。
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经济体施压,特别需要各家抱团取暖。
加拿大被美国制裁后,不寻求和中国加强合作,反而还向中国加征关税搞内度,希望日本不要学习加拿大的这种做法。
中国是日本产品的最大市场,文化具有共同的地方,更容易沟通,日本经济界应该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为两国的互利合作贡献更多成就。
在半导体出口方面,想办法摆脱美国的影响,不能成为美国的炮灰。
结语
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不可脱钩断链。
2024年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有访华意愿,这是中日两国再次加强合作的良好开端。
改善中日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日本应该继续配合中国推动两国经济关系保持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4811665938908465&wfr=spider&for=pc
中日经济交往温度变化背后:中日GDP逆转,特朗普归来
澎湃新闻
2025-02-23 09:58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209128358693499&wfr=spider&for=pc
商务部:日本经济界访华团规模创历史新高 双边贸易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封面新闻
2025-02-27 19:17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199250885952154&wfr=spider&for=pc
商务部:中日双边贸易连续多年超过3000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