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四年跌去85%,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

2025年03月14日16:30:29 财经 6300

文 | 医曜

高达90%的毛利率,ok镜(角膜塑形镜)的盈利能力堪比贵州茅台酒。凭借这款吸金利器,欧普康视被投资者追捧为“眼茅”,市值一度在2021年迫近千亿。

可造化弄人,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中,欧普康视市值并没有冲破千亿大关,反而遭遇“滑铁卢”。截至3月6日收盘,公司整体市值已经仅为150亿元,股价较当初的高点跌去了85%。

四年光阴,仿佛换了人间。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才会遭遇如此变故?它未来的道路又在何方呢?

01 增长失速是直接原因

谈到股价暴跌,投资者想到的首要原因就是业绩暴雷,而欧普康视业绩谈不上崩坏,但却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滑。

从2016年至2023年,欧普康视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始终处于增长势头之中。不过,在欧普康视刚刚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尽管公司营收规模预计依然增长,但净利润却第一次出现同比下滑,也就是说它的业绩拐点已经来临。

基于此,很多投资者将欧普康视2024年业绩的拐头向下视为其股价暴跌的“元凶”,但实际上欧普康视股价下跌的主要阶段是在2021年至2023年,而非2024年和2025年。那么那一个阶段发生了什么呢?正是欧普康视开始驶出业绩增长快车道。

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欧普康视的归属净利润始终处于4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在2021年中,虽然公司营收增速创下48.7%的阶段新高,但公司净利润却降速至28.18%,这几乎就是公司股价走势的转折点。

股价四年跌去85%,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欧普康视营收与净利润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解构欧普康视营收组成,其近半数营收来自核心产品ok镜,剩下一半的营收则由ok镜相关配套服务构成,如护理产品、医疗服务等。由此分析,欧普康视之所以业绩平稳增长,核心原因在于围绕ok镜所进行的连续布局,所以它能成为曾经的“眼茅”并非偶然。

进一步聚焦ok镜产品,欧普康视毛利率基本保持平稳,最高时曾达到90.92%,如今虽然有所回落,但其毛利率也依然维持在88.32%。这组数据足以表明,欧普康视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并没有遇到问题,业绩基本盘其实依旧是稳定的。

股价四年跌去85%,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欧普康视ok镜毛利率,来源:锦缎研究院

既然ok镜依然有不俗的盈利能力,那么欧普康视的经营情况为何每况愈下呢?这实则与ok镜的处境有关。

02 ok镜“四面楚歌”

ok镜之所以能够畅销多年,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它是当年极为稀少的青少年近视矫正“神器”,而且一副ok镜的使用寿命在两年左右,拥有较强的用户复购性。稀缺性叠加复购性,再加上不菲的售价和稳定增长的用户群,这正是ok镜得以崛起的核心逻辑。

但现如今,ok镜曾经强劲的预期已经不复存在,它其实早已进入“四面楚歌”的危机中。

(1)危机一:集采之剑

由于ok镜属于自费产品,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中,投资者都将ok镜视为“集采绝缘体”。可是历史就是给人们打破的,2022年10月河北省进行的医用耗材集采中,首次将ok镜纳入集采范畴,并进行了较为显著的降价,最低一副ok镜的价格仅为3000余元。

虽然那一次集采所涉及的ok镜总量仅为14342片,整体数量较少,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其背后影响绝不仅仅是表面数字上的。后续集采中,ok镜极有可能被继续纳入,这才是对于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ok镜龙头影响最大的。

不同于药物集采的“灵魂砍价”,ok镜集采并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但却从长期改变了ok镜的持续高增长预期。

(2)强敌来袭

在ok镜高速放量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的近视矫正“神器”并不多,所以造就了ok镜的增长奇迹。

可最近几年,家长矫正近视的选择逐渐多了起来,先是离焦镜的悄然崛起,而后又是兴齐眼药阿托品滴眼液的迅猛上市。这两款产品,无论价格还是便捷性上,都是不输于ok镜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ok镜用户群的分流,也造成了投资者的分流。

股价四年跌去85%,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三种预防近视疗法对比,来源:浙商证券

尤其是阿托品滴眼液上市后,一度引起社会性的轰动,兴齐眼药也几乎继承了当年欧普康视的股价走势,颇有一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味。

(3)消费降温

一副ok镜仅能佩戴两年左右,即使集采过后,但其售价依然高达数千元,对于普通家长而言,这也不是一笔简单的开销。从某种意义上讲,ok镜算是一种消费升级的产品。

然而在疫情过后,人们消费意愿大幅下降。此种趋势下,ok镜增长不及预期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同时这也再次印证为何离焦镜和阿托品滴眼液会比ok镜竞争力更强。

(4)生育下降

疫情的阻隔,导致正常的生育需求被大幅延缓,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近两年的出生人口数降至谷底。

股价四年跌去85%,欧普康视究竟做错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新生人口数据

2022年至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分别为956万人,902万人和954万人。虽然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但却是连续第三年低于千万。由于ok镜主要的佩戴用户是8岁以上的青少年,而八年前的2017年又恰是新生人口增长的拐点,意味着未来几年ok镜的用户大盘将会收缩。

03 欧普康视做错了什么?

“四面楚歌”之下,ok镜增长失速几乎已经成为必然。

欧普康视全部的战略规划都是围绕ok镜进行的,因此在市场好的时候,欧普康视凭借在ok镜上的专注,成为不可一世的“眼茅”。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ok镜风光不再,欧普康视自然也就因为“过分专注”而遭到市场抛弃。

除欧普康视外,爱博医疗也是一家重注ok镜的医疗公司。不过在ok镜之外,爱博医疗还押注了人工晶状体、隐形眼镜等其他眼科产品,ok镜的占比仅为爱博医疗总营收的20%。

曾几何时,欧普康视凭借ok镜的成功,是近视防控赛道的绝对王者,几乎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但现如今,更加多元化的爱博医疗的市值已经超越欧普康视,而拥有爆款阿托品滴眼液的兴齐眼药的市值也距离欧普康视不远了。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欧普康视真的做错了什么吗?其实并没有,因为它曾因这套战略而受益,只不过世界发生了变化。如果非要给如今股价的失败找一个“背锅”的借口,那么就是欧普康视赌错了时代,当新时代来临,旧时代的残党很难找到能够承载他的船。

正所谓:时也、命也、运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百亿风电巨头控制权变更,山东省国资委替代珠海成新实控人 - 天天要闻

百亿风电巨头控制权变更,山东省国资委替代珠海成新实控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何一华 李未来 北京报道A股风电零部件企业通裕重工(300185.SZ)控制权再次发生变更。5月6日晚间,通裕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及其控股股东珠海交控集团与国惠资本在广东省珠海市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国惠资本将成为通裕重工第...
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 - 天天要闻

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

5月9日,市委书记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双方围绕深化政银合作进行深入交流。5月9日,市委书记蒋连生会见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建平一行。何鎏 摄蒋连生对方建平一行来梧表示欢迎,对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长期以来给予梧州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市经...
临港新片区: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闻

临港新片区: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动上,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3个领域数据出境操作指引发布。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上述操作指引将配合相关领域负面清单使用。后续临港新片区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公募基金、证券、电池护照等领域,不断拓展操作指引覆盖度,更好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指导数据处理者...
背靠百亿资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拟出资5.93亿入主*ST长药 - 天天要闻

背靠百亿资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拟出资5.93亿入主*ST长药

微成都报道 历时三个多月,*ST长药(300391.SZ)意向投资方终于浮出水面。5月8日,*ST长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和临时管理人分别与产业投资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嘉道博文”)等六家机构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投资人将通过“现金注资+资源导入”方式协助公司清偿债务、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在投资人中,...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 天天要闻

4月外贸数据,公布了!

原创 刘博团队对等关税,到底对进出口产生了哪些影响?万众瞩目的4月的外贸数据,今天公布了。今年1到4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均为人民币)。下图是中国(内地)跟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按照美元计算的外贸数据。大家更关心4月单月...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 天天要闻

V观财报|瑞丰光电收监管函

中新经纬5月9日电 深交所网站9日发布关于对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丰光电”)及相关当事人的监管函。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 天天要闻

庄士机构国际发盈警,预期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庄士机构国际(00367)发布公告,本集团预期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取得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5.8亿港元至6.4亿港元,而去年则取得亏损约9.32亿港元。根据现时可取得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分析,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亏损乃主要由于确认本集团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确认本集团待售物业以及位于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