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把刀
编辑| 三把刀
——【·前言·】——
中国工厂正在向内地搬迁,不是印度更不是墨西哥!
西方为了阻挠我们的经济发展,打算撤离合资生产线,挪到东南亚和印度去。外媒觉得这样做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保证,当国内失去大量的国外订单以后,我们的制造业还能像现在一样散发勃勃的生机吗?
从2018年中美经济对抗以来,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外贸出口猛然增加了94%,出口金额更是增加到了6300多亿美元,比同时期的墨西哥,印度和越南也要高了很多。世界工厂这个名号,我们实至名归。
在这样的经济大动荡时期,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反而要脱离那些发达的沿海城市进行内迁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降本增效。对于很多制造业来说,沿海地区人工的工资在快速的增长,企业的成本不断的增加。
再加上沿海地区环保标准非常的严格,而在这方面很多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看起来,企业在沿海城市能够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金成本。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国家要缩小区域的经济差异,对于很多内陆地区的人来说,想要获得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往往选择的都是广上北上广深。
当劳动力大量流失以后,当地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降低。但是当这些企业能够回归到内陆地区,很多人不需要抛家舍业去外地打工,在当地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经济在市面上开始流通,整个经济形势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其实还有第三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沿海地区那些高精尖的产能公司,其实并没有内迁。通过腾笼换鸟的一个形式来将沿海地区所在的一些公司向高端的制造转型,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的推动沿海地区的研发,实现它地域性能优势该有的一个作用。
随着制造业的内迁,能够让更多的人安居乐业,也能够让我们的高端产品不断的升级,既能流向国外市场,又能推动内需。这一件三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在外媒的眼里面,当制造业内迁的时候,一定会失去很多海外的订单,世界工厂的位置就会摇摇欲坠。甚至有可能因为中国工厂的内迁而导致全球的供应链迁移重组或者中断。
内迁一定会造成部分产业流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就是要以流市的这部分产业为代价,从而把沿海完完全全的打打造成一个高端制造的市场。
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外媒太小看了我们中国。外媒认为,我们的制造业过度依赖外资企业,但其实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一直都在提升。
去年我们中国新型战斗机的产量已经超越了美国,而且我们的歼六代在全球市场一战成名,跟其他国家比起来,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再加上我们国内我们供应链体系足够的完整,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优势。
第三个外媒认为我们订单一定会大量流失,但实际上,我们仍然主导着关键的领域,内陆出口的速度远超于印度和越南。
虽然转型的确会存在一定的阵痛期,但这个转型在时代的洪流下几乎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将来的中国工厂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也不再是低廉的代加工。
而是一些堂堂正正的以中国高端制造主导,而且是要在全球的供应链范围内形成不可替代的一环。
所以我们国内制造业内迁是主动的战略调整,而不是被动的应对,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核心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的升级,一个全球化的一个竞争力快速的增强,以此来快速的提升国力,增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三把刀故事会,请以此篇文章以飨读者,我们下期再见!
出自《三把刀故事汇》丨三把刀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