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奠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基调。“扩大内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稳定楼市股市”以及民生消费等方面的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因此对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主要期待的是更加全面细化的政策表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将 “大力提振消费”摆在明年要抓好的九大重要任务中的首位。
彭博社12月12日报道称,中国暗示,2025年将增加公共借贷和支出,政策重点将转向消费。在特朗普扬言加征关税威胁出口之际,此举旨在修复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这是至少十年来的第二次,中国把“大力提振消费”和刺激总体国内需求作为首要任务。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1980年到2000年,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但近年来,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滑。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9年5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85万亿元;2024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3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人们更愿意存钱,而非消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此前表示,当今中国消费者消费欲望不强,有三个背景因素。
其一,消费模式处于转型阶段。中国正从中等收入迈向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人的消费也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变为更高端的发展型、服务型消费。
其二,人口老龄化。人口变老,消费也变少了。
其三,生育率降低。0到20岁,即婴儿到大学的20年,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阶段,因为祖父母加上父母共六个人供养一个孩子。22岁以后,孩子大学毕业步入工作,便开始考虑买房、结婚,赚得更多,消费意愿反而降低。如今生育率下滑,孩子变少,消费就降低了。
12月7日,在财经中国2024年会上,朱民又表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第一就是立足国内消费。现在消费占GDP比重只有47%,需要提升。“能不能把现在这个消费比重从47%变回2000年64%左右,这会决定将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分析认为,这次会议不但把提振消费列入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推进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有着非常广的覆盖面和非常高的内涵力。例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等等。会议文件中甚至出现了“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消费的字眼,还提到了“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屋需求潜力”等。这种多角度、多策略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必将强力刺激并提振国内消费,从根本上改变近年来消费市场呈现的整体低迷态势,通过实质性地提振消费,达到有效激活和促进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基础目标。
中金公司认为,会议将“提振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消费鼓励政策有望持续加码,进而带动消费更快修复。按当前的进度推算,四季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减,则所需补贴金额将明显提升。品类方面,除了已有的汽车、八大类家电外,未来可以关注的扩围方向包括通信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各类小家电、家居产品等。“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举措,可能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会议提出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旅发展,未来有望通过更大范围消费券、促民生等形式继续直接和间接提振餐饮酒旅消费。此外,12月6日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场地和文旅设施建设,结合本次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这也有望成为消费亮点。
文 /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