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家沪市公司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占获奖总数25.6%

2024年06月25日22:20:17 财经 5237

6月25日,中交设计(600720)、寿仙谷(603896)、浙海德曼(688577)等沪市公司发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公告。

其中,中交设计下属子公司公规院主持设计并牵头研究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领衔,寿仙谷作为共同完成单位、寿仙谷副董事长李振皓作为共同完成人,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海德曼参与完成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据统计,66家沪市公司牵头或参与了64个项目,占获奖总数的25.6%。其中,中国中车(601766)参与的复兴号高速列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包括三大运营商主导项目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三峡能源(600905)等6家沪市公司的完成项目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等;此外,还有2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个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沪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明显,蓬勃涌现的科技成果是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的缩影。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沪市主板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多元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如步长制药(603858)参与完成的“经典方剂类方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是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团队紧密合作,历时近20年完成。项目创建国内外首个中药联合用药预警系统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专业查询及安全预警服务逾万次,服务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再如华海清科(688120)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化学机械抛光(cmp)是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前道工序、先进封装等环节必需的关键制程工艺,公司以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cmp技术成果为基础,进行cmp装备产业化应用的核心技术研发,率先推出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英寸cmp装备,实现了国内市场cmp装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出多款cmp商业化机型,批量进入行业知名芯片制造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较高水平。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不断加码研发,为企业自身和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深度蓄能,如沪市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21%,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

中国海油(600938)“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渤海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两个项目分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深海一号”项目历经10余年攻关与实践,创新“内胆式”立柱储油等四项核心技术,研发世界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建成了1500米水深“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示范工程,引领了我国深水油气装备产业链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

记者还关注到,在海陆风电、光伏发电等技术赋能下,绿色能源产业新格局加快构建,沪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加速向“绿”发展。三峡能源(600905)、华电重工(601226)、东方电气(600875)、中国交建(601800)、中国电建(601669)、明阳智能(601615)等完成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海上风电产业链是高端技术创新聚集链,可引领、辐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并通过产业配套组合,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上述公司经过十余年科技攻关、装备迭代升级和工程实践,自主创新系列海上风电新型基础结构,创立了复杂海洋环境海上风电设计理论技术体系,解决了强风浪流冰作用下复杂地基海上风电结构安全性难题等,推动实现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

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兴业务开拓

此外,随着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涌现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装备,突破基础原理、基础软硬件、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

金发科技(600143)凭借“基于分子链软硬段精准调控的可降解共聚酯制备关键技术及农膜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公司获得的第四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生物降解共聚酯分子结构精准调控聚合方法和装备、高性价比和功能化、高适配性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系统性、原创性突破,实现了pbat大规模产业化和千万亩量级农膜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金发科技研发投入19.73亿元,连续第六年保持十亿元以上规模投入,已获得的各类专利数量在国内制造业企业中处于顶尖水平。

科创板锂电设备制造企业信宇人(688573)参与完成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精准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克了宽幅挤压涂布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自主研发出精密挤压涂布模具,实现在模具材料、设计、制造上的相关技术突破。公司从事以锂离子电池涂布设备和干燥设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具备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认为,此次获奖是对公司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实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66家沪市公司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占获奖总数25.6% - 天天要闻

66家沪市公司共获得92个奖项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 天天要闻

东风汽车集团,终于悟了!

外部重组搁浅,但东风自己内部加快了改革步伐。 7月1日,在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5天后,东风汽车披露了新公司首张成绩单:6月交付26089辆,同比增长76.3%;1-6月累计交付11.0....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 天天要闻

日产投资阿尔特,电动化转型新思维

今年4月,日产投资了中国汽车设计龙头企业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低调的动作在中国几乎被人忽视,但被日本的权威媒体敏锐地捕捉到。7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朝刊报道,日产汽车将于2026年开始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计划出口地是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洲地区。今年4月开始发售,且从造型、研发到零部件定点均由日产...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 天天要闻

港股就是你的ATM:A=阿里 T=腾讯 M=小米

一、港股已进入技术性牛市,now what…划重点的重复讲——今年不买港股先输一半。做投资万万不能对“均值回归”的力量一无所知,此乃投资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一次一次又一次,“均值回归”宛如瓢泼而下的天幕,在风云变色之间,降临在你我的面前。均值回归,让我谦卑。许多人说:“我已经在港股炒了四年...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 天天要闻

李嘉诚二儿子拿下第四家IPO,富卫集团登陆港交所开盘破发

乐居财经 王敏 7月7日,富卫集团(HK:01828)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担任联席保荐人。其开盘跌0.53%,总市值480.44亿港元。上市后,富卫集团成为李泽楷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富卫集团之外,李泽楷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电讯盈科、香港电讯和盈大地产。招股书显示,富卫集团是一家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采用以客为先及...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7月7日 - 天天要闻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7月7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根据2025年7月4日披露数据,吉宏股份(02603)、重庆钢铁股份(01053)、鞍钢股份(00347)港股通持股占比增加值最大,分别增加19.62%、15.82%、4.04%;众安在线(06060)、弘业期货(03678)、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港股通持股占比减少值最大,分别减少-2.96%、-2.22%、-1.72%。在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