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宣布降息!银行净息差,惨不忍睹

2024年04月07日16:25:13 财经 1126

这两天,后台有不少读者问暴哥:多地银行出现存款利率下调,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低的还在后面!

1

近日,河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的中小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幅度从5个基点至45个基点不等。

具体哪些银行,暴哥就不多说了,从新闻报道来看河南省辖区的银行数量居多,而且基本都是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暴哥在之前的文章《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就已经说过了:这并非新一轮的降息潮,而是去年12月份降息潮的延续。

12月22日,六大国有银行将同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1年、2年、3年、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跌破2%。按照银行业降息的惯例,一般都是国有大行率先出手,中小银行将梯次跟进,而且中小行下降的幅度往往要大于国有行。

多地宣布降息!银行净息差,惨不忍睹 - 天天要闻

而之所以中小行在这几天密集宣布下调,主要还是受1月份5年期LPR调降的影响。

1月25日,5年期以上LPR“空前”下调25个基点,使得银行业面临净息差进一步收紧的压力。为了保持自己的利润,中小银行选择此时普遍下调了存款利率。

说白了,就是净息差依然是推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重要原因。

暴哥整理了一下,截至到2023年几家重要银行的净息差情况:目前只有3家银行息差在2%以上,工、建、农、中、交行和中信、民生的息差更是低于银保监要求的1.8%的风险控制线,特别是交通银行的息差已经到了1.28%。

多地宣布降息!银行净息差,惨不忍睹 - 天天要闻

大行尚且如此,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中小银行净息差压力只会比大行更大。到底有多大,我们看一个整体的数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净息差为1.69%,较2022年末下降了22基点,已经突破了《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出的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

这么看,银行净息差真的是惨不忍睹!1.69%是不是历史新低,暴哥没有整理更长的数据去对比,但可以肯定的是自2010年的新低。

很多人可能不太能理解这个指标的意义,说直白点,以国家设置的1.8%的警戒线为参考,数据越低,银行经营风险越大。目前整体这么低的数据,就存贷款业务而言,很多银行已经事实上亏损了。

更重要的是,净息差的拖尾效应主要影响的是2024年,所以在如此低的净息差下,2024年银行主要考虑的如何活下去。

目前看,只有大幅单边下调存款利率,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2

问题来了,存款利率还会不会继续下降?

会!

除上文提到的净息差压力,会迫使银行继续下调银行存款利率外,还有两个因素也支持存款利率继续下调。

第一,央妈已经表态,利率还有下行空间。3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

多地宣布降息!银行净息差,惨不忍睹 - 天天要闻

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的加快

目前,副行长的表态已经兑现了一半

4月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这次央行一出手,就是5000亿。

央妈的动作还是挺快的,接下来就是,降准和降存款利率了,时间节点可能就在二季度末或者三季度初。

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重要考量,那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如果美联储在6月份如期降息,那么二季度末,我们降息的概率会更大。

毕竟维持中美利差稳定,也是央行现阶段一个重要的考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但是美国没有降息,我们依然不敢轻易降息,维持利差也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022年以来的这波美元加息和人民币降息,导致人民币比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单边快速下行,从而出现两个问题:中国以美元计价GDP总量出现了负增长,外资持续流出。

其次,宏观面上,也需要央妈加大放水力度。

虽然,3月份我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1.7%,重返扩张区间,但主要还是受益于欧美补库存需求。这一点从最新的外贸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出口增长10.3%。

越南3月出口同比+15%,韩国3月前20日出口同比+11.2%,也可以从侧面验证全球制造业补库需求较强。

整体来说,我们经济还是需要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

另外,当下楼市还在处于咽气的状态,需要我们继续下猛药,而不是喊口号。

1—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566亿元,下降29.3%。

多地宣布降息!银行净息差,惨不忍睹 - 天天要闻

其中,新建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4.8%,新建住宅销售额下降32.7%。

这个刺眼的,近乎90度的原地掉头,说明新房真的没有人买了!而且,销售额下降的速度远远大于销售面积下降速度,新房市场量价齐跌,以价换量也未能挽救楼市颓势。

1月份,我们房贷利率已经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房贷降息,目前看还是没有激起半点水花,所以楼市的药还得继续灌。也就是说,5年期LPR就有继续下调空间,而在刚性息差约束下,未来存款利率还有调降空间。

那么,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还有多少?

我们看看中金的预测:我们很有必要大幅度下调存款利率,至少要有20-50基点。

正如暴哥开篇说的,别着急,更低的存款利率还在后头。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中银宏观:政府债发行节奏加速,助力社融增速回升 - 天天要闻

中银宏观:政府债发行节奏加速,助力社融增速回升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684亿元,同比多增5088亿元,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5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5月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速是拉动社融同比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表内融资受禁止手工补息、金融“挤水分”等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 天天要闻

M2下滑、LPR降息与央行“不断警告债市风险”--理解当前的“货币逻辑”

本周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引发市场颇多关注,其中社融与M2双双下滑,叠加剪刀差加速走扩成重点。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社融数据发布后,有不少机构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在理解当前“货币逻辑”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比如国泰君安在6月15日发布的研报中便提到了“如果短期内LPR不下调,那么破解这一循环的最好方式...
2024年1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减少17.8万对,全年数据或继续下降 - 天天要闻

2024年1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减少17.8万对,全年数据或继续下降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2024年6月14日,民政部发布2024年1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1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为196.9万对,较之2023年同期的214.7万对,减少了17.8万对,降幅明显。与此同时,离婚登记也从去年同期的64.1万对降至57.3万对,减少6.8万对。在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结婚登记数的变化不时引发热议。长期追...
给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 天天要闻

给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法治体检真是我们小微企业的及时雨。近日,沭阳县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来到某公司开展法治体检,针对公司各种合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同时,介绍小微企业生产销售的相关保障政策措施,以及向相关部门申请的渠道与方式等。沭阳县司法局、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联合开展“法治护航同心暖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
50年石油美元协议到期 沙特:不再续约 - 天天要闻

50年石油美元协议到期 沙特:不再续约

沙特石油资源储备丰富,在中东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民日报供图  据《今日印度》周刊网站6月13日报道,据媒体报道,沙特阿拉伯决定不再与美国续签已有数十年历史的石油美元协议。该协议于今年6月9日到期。该协议最初签署于1974年6月8日,是美国全球经济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官员希望该协议能鼓励沙特生产更多石...
宁波一化工企业停产,相关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宁波一化工企业停产,相关部门回应!

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缴税问题停产,税务部门回应。6月13日晚间,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停产公告,公司于6月12日起对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40万吨/年环保芳烃油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装置进行停产。
2023年广东21市GDP第二产业,深圳超万亿,汕头湛江排非珠一二 - 天天要闻

2023年广东21市GDP第二产业,深圳超万亿,汕头湛江排非珠一二

2023年广东21市GDP第二产业,深圳超万亿,汕头湛江排非珠一二 云浮2023年GDP第二产业387.29亿元,增长3.3%梅州2023年GDP第二产业444.11亿元,增长9.5%河源2023年GDP第二产业499.12亿元,增长4.7%韶关2023年GDP第二产业559.16亿元,增长3.2%汕尾2023年GDP第二产业563.89亿元,增长5.7%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