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柔宇科技官微发布声明回应近期“破产”传闻: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近期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公司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将基于客观事实,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处理好相关事宜。
虽说公司正面回应了破产传闻,并表示仍在运行中,但也充分说明了公司目前运营艰难。2022年前后公司便不断爆出“欠薪”“欠供应商钱款”等新闻,独立董事刘姝威公开呼吁拯救柔宇引起广泛关注。自此,柔宇的困境成为公开的话题。
2012年3月,有着天才之称的刘自鸿从IBM辞职成立柔宇科技。当年6月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次年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此后,便一路高歌,2015年8月C轮11亿元,2016年11月C+轮5亿元,2017年9月D轮8亿美元,2018年8月E轮金额未知,2020年5月F轮5亿美元;期间还有几次战略融资。估值一度高达60亿美元,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之一。
产品技术上,也是频传振奋市场的消息。2014年8月,柔宇科技成功研发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显示屏,卷曲半径小至1毫米,细过笔芯,并实现了与手机平台的成功对接。2015年9月发布发布全球可折叠式超高清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2015年10月率先启动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全球首条类6代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量产)项目。2018年6月6日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在深圳正式投产,总投资达110亿元。2018年10月31日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 柔派。
2020年先是谋求赴美上市未果,随后转战A股,不知为何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随着招股书的公布,柔宇的财务问题便被公开暴露。根据招股书信息,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1亿元、2.3亿元和1.2亿元;净利润则为-3.6亿元、-8亿元、-10.7亿元和-9.6亿元。
可见,公司的盈利问题十分严峻,上市未果也消磨掉了投资人的信心,影响了后续融资。随后,公司欠薪、拖欠供应商款项的问题便不断爆出。根据爱企查信息,经营纠纷85条信息,被执行人22条信息,限制高消费18条信息--全部是关于刘自鸿的。柔宇科技的产品技术无疑是先进的,也被视为国内完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向。坊间同行业也对其技术表达过认可。
如何走到今天?究其原因,跟经营策略和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低不无关系。起初,公司寻求跟业内企业合作生产公司的产品,但基于谨慎的技术保护考虑选择了自建产线。正是这种决定加重了公司的资金链问题,京东方等同行投资一条类似产线的投资规模高达400亿左右。柔宇科技的110亿显然不能使其在产能上更具竞争力,同时由于其工艺的复杂,产品的良率也是问题。在招股书中,公司提到“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索赔风险”,由于由于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可能受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质量控制、设施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虽然公司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验收措施,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其中部分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另外,产能一直未得到充分释放。
彼时柔性屏还是市场的宠儿,三星、华为、苹果等手机巨头相继推出相应的手机产品,如果能迅速搭上这趟车或许能解决营收紧张的问题。但鲜有类似传闻,公司反而在2018年推出自研手机,并喊出“定义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十年”。手机市场要从0-1的开拓,加重了不菲的研发投入,都在透支已经不堪重负的资金链和未来的信誉。
柔宇科技走向今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目前柔宇科技已经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和运营困境,其是否能够成功走出困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过正如柔宇公众号的简介: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希望柔宇能再次创造自己的未来,也希望每家身处低谷的科技公司都能再次创造自己的未来。
免责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招股说明书、爱企查等,仅供免费交流,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