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3月7日A股各大指数延续了昨天强势格局,上证指数上涨1.44%,深证成指大涨2.93%,创业板指数上涨2.37%,科创50大涨3.14%,沪深300指数上涨0.9%,中证500指数飙涨6.32%,中证1000指数大涨4.47%,上证50指数上涨1.09%。
正如闲闲财经之前的论断,真正能够推动A股本轮反转的还是依靠中盘股,中证500、中证1000核心标的指数连续两日大涨,基本就可以奠定本轮A股长期历史大底的基石。
当然了,除了北证50指数之外,A股几乎所有的核心指数都出现了连涨的局面,但看指数走势来看,非常喜人。
从稳健程度来看,上证50指数走势最为稳健,底部温和放量,并且成功做出了双底,大底雏形已经日渐清晰。其它各大指数尽管均在2月5日刷新了阶段性新低,连续两日放量上攻,跟随上证50指数做出底部的胜算越来越大。
尽管指数全线上涨,个股分化却依然十分严重。
2月7日盘面,仍有超过3000家出现下跌,其中跌幅超过9%的有687家,个股大跌、并且被死死地封在跌停板上的依然蔚为壮观。
也就是说,市场分化较为严重,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闲闲财经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指数大涨仍然坚持大跌的个股,大多数是两种情况:其一、不在核心标的指数范围内;其二、业绩欠佳,并且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
以上两项因素说明,在市场一轮大跌后,尽管短期信心开始修复,投资者仍然较为谨慎,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再加上后续资金加速配置核心指数标的股票,以至于出现了虹吸现象,尤其是中证500、中证1000连续两日大涨,已经成了资金高配的关键指数。
闲闲财经本人也十分看好这两个指数的未来走势,不仅仅是相关标的具备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那波上涨中,这个关键指数并未被市场爆炒,并且近期又被市场下跌拖累几乎跌回到了原点,长期具有爆发潜力。
时间跨度也值得关注,2019年恰恰又是开启注册制改革的年份,股票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选择越来越多,价值发现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个较为便捷的方式是,你必须要在囊中才能脱颖而出。
何谓囊中呢?
那就是你被编入了关键的核心指数里面,一旦被编入指数,就会被指数基金被动配置,公司的核心价值就容易被发现。
我们不妨举个案例,2022年当特斯拉被剔出标普500指数时,马斯克就忍不住大骂,称“ESG是一个骗局”。
被编入关键指数,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被打上了标签,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A股投资者不会太在意一家公司是否会被纳入了关键指数,毕竟,内地市场是一个相对高溢价的市场,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市场资金整体充沛。长期估值过高的现象,司空见惯,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注册制改革以来,这种情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并且A股IPO堰塞湖问题并未因注册制全面推行而得到彻底疏散,供给端承压预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这将推动A股整体估值持续走低,倘若相关标的公司又未被纳入关键指数,理论上来讲,估值可能会进一步推低,被市场发现的可能性更艰难。而这个过程,一旦达到某一个节点,可能又伴随着一轮上市公司的退市潮。
综上所述,A股结构化行情,预计将会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