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了,又开始有一帮人来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了。我们这次看到,美国高盛的预测怎么就那么怪异呢?
高盛的心理看起来是非常矛盾的,这里面是不是夹带了美国某些人的私货呢?
我们来看,高盛是怎么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的,再来探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美国人什么样的心思和意图呢?
首先,高盛预测2024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4.8%,稍稍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4.6%,但却低于今年前三季度的5.2%。
这个预测很明显,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将掉入5%以下的增长区间,这也就意味着高盛总体上是看空中国经济的。
但是,另一方面,高盛又对2024年中国经济给出了5个方面的预判,内容跟4.8%的增长率是有些矛盾的,甚至有些背道而驰的。
那么,这五大预判是中国的现实,还是高盛纸纸上谈兵呢?
我们来看,高盛的五大预判都是些什么内容?
第一大预判,2024年中国服务业和消费领域将出现良好增长,促进整体经济保持稳健态势。
这显然是基于今年中国致力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盛认为这些将在2024年得到体现。
第二大预判,2024年开始,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加,推动更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高盛看好中国的科技创新,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最近几年我们的势头很好,今年又在芯片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
第三大预判,中国将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和国际化的步伐,这将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机会,也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方面更多体现了高盛的良好愿望,甚至在为2024年美元降息,美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打腰提气,自己给自己鼓劲。
今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的时候,也反复重点提到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很显然,美国已经盯上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毕竟金融仍然是美国优势最大的领域之一。
中国前不久也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很显然的趋势,但究竟是不是美国人的机会,这就很难说了,说不定是中东资本的机会呢?
我们还有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组织、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等很多合作机制,金融合作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最关键的是,人民币会不会成为某种区域或者合作机制的流通货币呢?
第四大预判,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不可忽视。这意味着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跟废话一样,因为这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用不着高盛来预判。
第五大预判,高盛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升级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趋势。这方面也用不着高盛预判了,关键还是经济增长势头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
总体来看,高盛的这五大预判,是偏向乐观积极的,这跟他们的结论GDP增长4.8%,显然是不太相符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就要看两个方面的重要背景和因素。
第一,通常来讲,高盛这样的机构出正式报告谈中国经济,必然有所图,不是那么简单的。
例如今年7月份,高盛发布了一份长达78页的报告《不可能的三角理论》,对中国的地方债和12家银行作出了评估,夸大我们的地方债风险,并对我们当时的化债操作横加指责。
非常巧合的是,高盛的报告发布几天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这难道没有关联吗?
所以,高盛对2024年中国经济的预判,事实上掺杂着非常复杂的心态,他们既看到了中国在五个方面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又不愿意为中国经济唱赞歌。
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目前鼓吹中国经济,显然不符合美国资本家们的利益,因为他们是要来“拯救中国经济”的,同时又有政治风险。
第二,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这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里,大选对美国的对华基调和政策影响非常大。通常来讲,大选都会是利空因素,因为美国两党会比着反华。
如果大选只有两个最重要的获胜方式,第一是攻击对方,第二是就是攻击中国。
所以,高盛的预测,或许是因为他们考虑到了这种复杂因素。他们在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同时,也考虑到美国大选年的利空影响。
但是,2024年,我们站在后疫情时代的第二年,又是我们2023年付出大量努力之后的一年,这是非常重要的转折时刻。
所以,2024年对美国很重要,对中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