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冲击IPO,三年开8000家门店,欲做“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

2023年10月10日12:22:04 财经 1937
锅圈冲击IPO,三年开8000家门店,欲做“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 - 天天要闻

在中国A股市场,打着“预制菜概念”的股票,不过一家拥有万店规模的预制菜概念股即将诞生,虽然这家企业出发时,预制菜这个词还没有这么火。

根据港交所发布信息显示,10月6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从2017年1月在河南郑州开出第一家门店,到2022年12月签约门店数量超过万家,不到6年的时间里,锅圈食汇从火锅食材领域的一批黑马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过万家的连锁品牌——扩张速度甚至超过了蜜雪冰城绝味鸭脖正新鸡排等传统玩家;其营收规模更是超过了早期投资方、成立超过30余年的三全食品,达到了71.7亿元。

辉煌的成绩背后,更是少不了资本的鼎力相助。从2019年至2022年,锅圈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7轮融资,十余家投资机构纷纷下注。

按照按零售销售额计算,2022年,锅圈食汇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仅凭火锅食材这一品类,锅圈究竟是如何打造出一个拥有万店体量上市公司的呢?

疫情三年,开出8000余家门店

在锅圈食汇的快速成功扩张背后,离不开创始人杨明超的十余年颇为成功的餐饮创业经验。杨明超于199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98年从机关行政单位辞职创业。杨明超先后开过小饭店、开过面馆、做过麻辣鱼,也做过啤酒代理和餐饮公司。在餐饮行业做了7年后,杨明超发现了休闲餐饮的商机,以室外烧烤+啤酒的啤酒花园模式为起点,杨明超赚到了第一桶金后,2006年到2010年,他在郑州做了17家啤酒花园,年营业额一度做到了1.2亿元。

随后,为了降低时令和场地对于生意的制约,避免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杨明超在啤酒花园的基础上增加了火锅业态,打造出“柔时小板凳吧式火锅”,以在酒吧里吃火锅的独特风格,一度风靡郑州。但随之而来的“小板凳吧式火锅”跟风潮,却也让这一模式走向了末路。

经历了餐饮创业的起起落落之后,杨明超开始了向食材连锁赛道的探索。2015年,杨明超、孟先进及李欣华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锅圈在郑州开出第一家火锅食材超市。

不过,相比热闹的烧烤火锅,餐饮B2B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性感的生意。因此,即便是在不收加盟费的前提下,直至2019年11月,锅圈食汇门店数量也刚刚达到1600家。

而随后的疫情,则让锅圈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从2020年至2022年,锅圈以每年2855家、2568家、2352家的门店数量逐年递增,直至2022年,锅圈门店数量已经达到9221家,涵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到2023年9月,门店数量已经接近一万家。该公司的整体收入也从2020年的29.6亿,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71.73亿元,三年间翻了一倍有余。

不过,随着疫情的结束,这种高速增长红利也随之结束。2023年前4个月,锅圈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锅圈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因为2022年首四个月火锅产品的销售额较高,部分原因是人们在疫情消退后更频繁外出吃饭。

毕竟,即便火锅这类餐食备受国人喜爱,但想要在火锅食材这一垂直且争夺激烈的领域中构建竞争优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开店不是目标,构建供应链体系才是根本

杨明超曾在公开讲话中提到,锅圈的爆发式增长背后,其实是抓住了两个趋势:一个是性价比、一个是多渠道。

这是一个看上去简单,实践中充满挑战的逻辑。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锅圈首先选择了建立自有的生产供应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对供应链的控制及管理存货销售成本,锅圈现已收购了三家生产工厂,即和一工厂、丸来丸去工厂及澄明工厂,用于加工牛肉、生产肉丸及火锅汤底。自营模式带来了更低的单位成本。截至2023年4月30日,在锅圈的710个SKU中,有约95%为“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

其次,是供应商体系的建立。根据招股书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已与包括安井、三全等知名品牌在内的266名食材供应商合作。并且还在通过自身的研发中心以及与供应商的两个合作研发中心,扩大及升级产品组合。并且,由于门店的规模化效应,让锅圈有了越来越强的议价能力。

种种举措让锅圈的毛利率从2022年前四个月的13.8%,改善至2023年前四个月的21.1%。

除了产能以外,冷链物流是另一个决定餐饮零售品牌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餐饮食品工业化和工业食品零售化的问题,2019年,锅圈孵化了华鼎供应链。据该公司总经理陈海涛介绍,在华鼎的客户中,快餐客户占比57%,饮品客户占比7%,火锅客户占比34%,三类客户这3年的营业配送一直是增长的。其中,火锅的客户数虽然没有快餐、茶饮品那么多,但它的单店营业金额高,是餐饮品类中营业额最高的品类,其中食材占比约35%,对于供应链的需求也很大。

根据招股书披露,锅圈大多数订单均实现了从第三方仓库到门店次日达。

万家门店-自有生产能力-供应商体系-冷链物流能力,锅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火锅食材产销体系。

对于锅圈来说,万店仅仅是整个供应体系中的一环而已,只有构建起生产、运输和销售端,方才是一个拥有持续生命力的生态体系。

做“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

不过,对于锅圈创始人杨明超来说,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梦想则是用三年时间,将门店数量提升至2万家,并将锅圈食汇做成“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

也正是基于这一梦想,在招股书中,锅圈食汇将自己定义为“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0%,在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而按零售店数目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门店网络,并积累实现了超过1亿份线上线下订单。

在这一基础上,锅圈食汇在扩充产品品类上,做了大量尝试。招股书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食汇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计710个SKU。

这其中,烧烤类产品是除火锅食材产品外,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类,其2022年的收入贡献为10.3%。 而包括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等食品的“其他”品类,总计销售额占比也仅为14.1%。

这距离社区中央厨房连锁的梦想,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为了能扩大产品类别和消费场景,锅圈在招股书中表示,其提供的各种食品配料可以混合搭配,形成了具有巨大组合潜力的在家吃饭餐食产品。例如,西红柿火锅底料、牛肉、骨汤酸菜底料及鱼片不仅是火锅的最佳搭配,还可以单独用于制作西红柿牛肉酸菜鱼。从在家用餐扩展至户外烧烤、露营、办公室火锅、一人食等。

在外界看来,锅圈在品类扩大后,实际上是一家典型的“预制菜”公司。

不过,在杨明超看来,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情况仍然比较复杂。他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一是中国的食材无比丰富;第二是中国的口味复杂,有着区域化口味特征,比如川菜就有好几百种类型,很难统一;第三是外卖人工成本上升;第四是需求端的变化,即家庭结构在变小。

在他看来,预制菜发展有一个临界点,即人们一个小时的工作收入成本和做一顿饭成本的对比。他以日本东京最低时薪与一顿饭价格的对比为例,“机会成本让自己做饭变得很不值。人们对这个临界点的判断,我觉得可能是中国预制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杨明超说。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杨明超将锅圈食汇的预制菜定位为速烹菜,要保留烟火气,可以做到中餐到家。这种将成为锅圈食汇预制菜的表达形式,使其成为继菜场买菜、外卖、社会餐饮之外的第四种解决方案,追逐五分钟的吃饭范围。

不过,相对于锅圈刚刚出道时立足于火锅食材的定位,预制菜这一个概念在大热之后,也遇到了一些争议。锅圈能否为预制菜正名,还需要时间检验。

不可否认的是,锅圈的崛起,也映射着中国餐饮消费市场需求的巨大变迁——个人化消费趋势的崛起,“性价比”需求的放大。品牌如何以创新的渠道模式迎合消费需求变化,如何在这场潜移默化的变迁中,深入挖掘并满足消费者对于“在家吃饭”的真实需求,在新机遇的风口中站稳脚跟,是一个现实的消费命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谢璇,编辑/房煜)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螺纹钢 | 需求旺季尾声将至,螺纹钢价格震荡承压前行 - 天天要闻

螺纹钢 | 需求旺季尾声将至,螺纹钢价格震荡承压前行

板块导读观察上周黑色系列市场行情,供应端持续宽松态势明显,钢厂开工率延续上升趋势,铁水产量创出新高,反映出生产端保持强劲动能,整个黑色系列走势较弱,需重点关注减产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需求端的实际变化程度,这两大因素将决定市场的运行方向。
繁荣活跃!“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 天天要闻

繁荣活跃!“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记者5月5日从商务部获悉,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以旧换新备受欢迎。2025年初至5月5日0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516万台,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4167万件。假期前四天,汽车以旧...
强劲反弹,发生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强劲反弹,发生了什么?

原创 刘晓博今天(5月5日)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由于是周一,海外市场基本上正常交易。今天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民币离岸汇率的大涨,以及国际油价的暴跌。今天上午,当我写这篇稿件的时候,离岸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为7.1888元兑换1美元,创出了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特朗普抛出对等关税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贬值到了7.4...
驾驭特朗普风暴 - 天天要闻

驾驭特朗普风暴

如果说特朗普政府有应对这一挑战的战略,那么它还没透露是什么战略。但如果认为调整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就足以让美国工人受益,就大错特错了。
连续跌停!机器人概念股,拟退市! - 天天要闻

连续跌停!机器人概念股,拟退市!

机器人热潮下,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的*ST工智却面临退市。5月5日晚,*ST工智(000584)公告,已收到深交所送达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ST工智拟被终止上市*ST工智全称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
6家上市公司晚间发布分红派息重要消息(5.5日) - 天天要闻

6家上市公司晚间发布分红派息重要消息(5.5日)

一、福达股份: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的公告公司公告,公司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数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元(含税)。股权登记日5月9日。
罚没3.25亿元!三家公司涉嫌原料药垄断 - 天天要闻

罚没3.25亿元!三家公司涉嫌原料药垄断

涉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三家上市公司合计被罚没3.25亿元。5月5日,仙琚制药(002332.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30日收到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合计被罚没1.95亿元。
万亿GDP城市,再添1所“双一流” - 天天要闻

万亿GDP城市,再添1所“双一流”

据南京医科大学官网消息,近日,南京医科大学与常州市召开常州校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兰青、校长胡志斌与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市长周伟会晤,就进一步深化校地战略合作进行会谈,会上提到:全力以赴保障常州校区2025年9月份招生运行。此前,2023年8月18日,常州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南京医科大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