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温志宏(珠江会执行会长、经济学博士)
现在正值中秋国庆假期,古人说“月有阴晴圆缺”,讲的就是“周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也是“周期”。对于我国三十年的市场经济来说,已经历或将经历怎样的周期呢?
1、前三十年的经济周期
图1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三十年(1993-2022)经济增速数据,其特征是:
(1)从30年的大周期看,经济增速呈趋势性下行。前20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8%以上;后10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在8%以下。说明粗放式的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
(2)前十五年(1993-2007),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的明显周期。2007年的经济增速14.2%为三十年来的最高值,而1998-1999年的低点是受到了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
(3)后十五年(2008-2022),从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增速减缓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一路单边下行至今。4万亿的刺激,以及一年比一年巨大的货币流通量,只是吹大了房地产泡沫,并没有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等影响,让我们清楚看到:潮水退去之后,“裸泳”的正是我们自己。图中这条曲线,是不是有点难看?
图1、市场经济三十年的GDP增速
2、影响经济周期的三种力量
有三种重要力量,影响着经济周期。
一是市场的力量。人们对产品和服务有需求,于是就带动了生产供给;生产者只对投资收益感兴趣,但客观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供需两旺,带动了经济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利用人们逐利的本能,从而达到供需双方互利的效果。但是,生产者过度的逐利又会造成产品和服务供过于求,边际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破产。也就是说,市场的力量必然会导致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等经济周期的产生,这是人性使然。
二是政策的力量。由于市场的力量无法避免经济周期的产生,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利用政策的力量,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刺激其发展,让其尽快走出低谷。恰当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周期,减轻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但不恰当的政策也可能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比如,经济过热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企业负债率过高,当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时候,高额的财务成本就会加大企业亏损或破产的风险。近年我国房企债务纷纷暴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如此。
三是科技的力量。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的周期: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努力创新,当创新突破出现时,社会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成果普及后,过度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从图1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说明我们还不能对上述三种力量善加利用。
3、后三十年的经济周期
我们当前乃至未来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稳增长”:最理想的情况是,未来以年平均6%的增长速度稳步发展,波动幅度在4-8%之间(最好是5-7%),这样我们就可以在10-15年内超越老美,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但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走出经济周期的底部?
要走出经济周期的底部,只有美好愿望是不行的,还得依靠上述“三种力量”。
(1)市场的力量:看看广大老百姓和一众企业,似乎一个比一个惨,在市场失灵的时候,不知道可以指望谁;房企的雷还没爆完,房企的上下游企业会不会暴雷呢?金融机构会不会暴雷呢?大部分制造业又怎样呢?大部分线下商业又怎么样呢?国企央企能指望吗?——如果依靠市场的力量,什么时候可以走出经济低谷呢?
(2)政策的力量:我国在2011年就出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要从高能耗、高污染、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十多年过去了,转型升级实现了吗?2017年我们就开始防控金融风险,现在的金融风险控住了吗?——我们是否会面临政策失灵的困境?
(3)科技的力量: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最近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不但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还是学术论文的世界工厂,真是可喜可贺!但是,要依靠这些论文“砖家”走出经济低谷,你敢指望他们吗?——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乏力,恐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由于“三种力量”的不可控,我们只能分三种情况预测一下未来经济的走势了:一是乐观的情况,就是在未来5年内,“三种力量”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国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二是不乐观的情况,就是在未来10年后,我国才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三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在未来15年后,我国才重新走上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如果算上2008年之后15年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参考日本的情况,我们的后人是不是也会评论这是“失去的20-25-30年”?希望不要像日本,出现“失去的30年”那样糟糕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这样的经济周期,就要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了。
未来15年,希望我国在经济总量上能够超越美国;未来30年,希望我们的人均GDP能够跻身世界前列。这样,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珠江会,致力于产业链资源合作,欢迎关注“珠江会”头条号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