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又立案了,这次要调查的是上市公司鸿达兴业。
9月22日晚上,鸿达兴业紧急贴出公告,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已对其立案调查。
证监会下狠手,这本来是好事,但放在鸿达兴业身上,却颇有晚了一步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香港警匪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情节,警察总是在事情完了之后才出来收拾残局。
而如今的鸿达兴业,就是一阵阵狂风暴雨过后的“残局”。
我们先来看看鸿达兴业的十大股东名单吧:
第一大股东持股10.92%,第二大股东持股7.17%,已看不出来谁是实控人了。
而第二大股东鸿达兴业集团,早在今年1月份时就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
有意思的是,大股东破产了,当时鸿达兴业发布公告时还强调:
“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而鸿达兴业集团原本就是上市公司鸿达兴业的控股股东。
2017年年报显示,鸿达兴业集团广州市成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鸿达兴业45.19%的股份,背后老板是周奕丰、郑楚英夫妇。
6年的时间,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却从2017年的45.19%,变成了现在的7.17%,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翻开这几年鸿达兴业的公告,“减持”两个字占了较大的比例,以下是“市值风云”做的统计:
开眼了,减持方式多种多样,有大宗交易,也有集中竞价,有因质押爆仓被司法拍卖的,也有自愿协议转让的,反正不管什么原因、什么目的,夫妇二人套现了大约32亿,事实上已形成了从上市公司的逃离。
人都溜了,才来“查房”,已经只剩韭菜了,据统计,鸿达兴业当前股东人数15万,媒体的说法是:“证监会立案,15万股民无眠”。
去年就有媒体预测,鸿达兴业的股民是躺在一堆干燥的木柴上,而如今证监会的立案,则就像一颗火星溅到了木柴上。
鸿达兴业目前股价2.1元,离1元的地平线已经不远了,15万人中,从山顶一路坐车观光到山脚的怕是不少。
接下来怎么走,只能用《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前托梦给王熙凤的一句话来形容:“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再多的苦水自己吞了吧,还能咬他一口咋的。
看完股东和股价,我们再来看看鸿达兴业当前的基本面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鸿达兴业还是个能赚钱的主,截止2022年底,平均每年都有3-10亿的净利润入账。
但2023年上半年突然变脸,巨亏4.7亿,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可能不是临时的风寒感冒那么简单。
鸿达兴业公司账上现金只有2500多万,而短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的借款)却有55亿,别说还本金了,恐怕利息都付不起了。
实际上,以近两年鸿达兴业的表现来看,是无法还清借款的。
净资产收益率不足3%,就好比我从银行借了100块钱做生意,一年利息是5块,而我一年只能挣3块,借款只会越还越多。
所以,鸿达兴业出现债务违约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鸿达兴业可能连发工资都成问题了,半年报显示,应付职工薪酬2个亿,而2022年同期的应付薪酬只有6600万。
什么意思呢?
如果本来就存在应付薪酬,那么两年同期的数字应该是差不过的,这一下子多出了近1.4个亿,意味着可能已经出现欠薪了,这与网上流传的欠薪严重是相符的。
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如果连人都养不起了,还谈什么生意呢。
犹记得10年前,鸿达兴业的上市就是通过借壳前东家“江苏琼花”完成的,如今,自己会不会又走前东家的老路呢。
当然,鸿达兴业集团的老板周奕丰也没能全身而退,曾被限制高消费50多次,股权曾被冻结30多条,已被列为老赖。
只不过,人家至少曾经拥有,况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没有提前留好退路谁知道呢。
突然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冯小刚把警察局砸了个稀巴烂,然后大喊一句:
“警察,出来洗地了”。
原来,艺术真的是来源于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