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有4600亿,孙正义连续“疯狂投资”!

2023年09月12日21:58:03 财经 1967

投资者网获悉,软银旗下半导体公司巨头 ARM已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预计将于今年秋初在纳斯达克上市。巴克莱、高盛摩根大通瑞穗、美银、花旗集团等都是承销商。

据报道,软银和孙正义希望ARM通过本次IPO筹集数百亿美元。他们给ARM的目标估值为4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这可能是芯片行业历史上最大的IPO。这可能是 2023 年全球最大的 IPO。


本来就有4600亿,孙正义连续“疯狂投资”! - 天天要闻


公开资料显示,ARM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源自英国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

招股书中,ARM将自己定位为CPU行业的领导者。其主要业务是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CPU产品及相关技术的设计、开发和授权。这也是ARM赖以生存的基础。

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ARM芯片出货量已突破2500亿颗。仅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 2023 财年,ARM 芯片出货量就超过 305 亿颗,与 2016 财年相比,出货量增长了约 70%。

ARM芯片运行世界上大部分软件,从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到大型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车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

据悉,上一财年有超过 260 家公司据称出货了基于 ARM 的芯片,其中包括亚马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等全球科技巨头。

ARM在招股书中表示,全球99%以上的智能手机均采用ARM架构芯片,其产品覆盖全球70%的人口。可见ARM在互联网技术和芯片行业是绝对的领先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负责生产,没有重资产投入,而且产品使用寿命长,可以重复使用,ARM的毛利率高达96%,可以考虑。为“一美元的利润”。

此外,由于ARM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处于上游地位,因此很难受到单一行业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行业如何变化,ARM都能稳坐钓鱼台,轻松赚钱。招股书显示,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年营收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本来就有4600亿,孙正义连续“疯狂投资”! - 天天要闻


然而,受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放缓,特别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影响,ARM 2023财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且这种下滑趋势仍在持续。

6月30日最新季度财报显示,ARM营收同比下滑2.5%至6.75亿美元,净利润也从上一财年的2.25亿美元同比下滑至1.05亿美元。 ——时间倒退了半年多。

从全球布局来看,中国市场是ARM的重中之重。报告期内,来自中国的营收分别约占ARM总营收的25%、18%、20%,比例不小。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半导体行业重要的收入和增长来源,严重依赖智能手机业务的ARM也不例外。

ARM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如果它无法维持来自中国的收入、进入新市场并在中国立足或在中国的新业务领域获得牵引力,或者如果ARM因中国竞争而失去市场份额,那么它可能会受到威胁。对我们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追溯ARM的起源,我们必须追溯到上个世纪。

1978年,奥地利物理学博士。由于共同的利益,Hermann Hauser 和英国工程师 Chris Curry 在英国剑桥创立了 Acorn,一家 CPU 公司。他推出了第一代低成本个人电脑 Acorn Atom,并组建了家庭。市场。

后来由于产品迭代的需要,Acorn开始独立开发芯片,并将其命名为Acorn RISC Machine,这也是ARM名字的由来。 1990年,Acorn正式成立ARM,采用IP授权模式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ARM成立之时,恰逢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兴起。诺基亚 6110 是第一款使用 ARM 处理器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它推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ARM也借此站稳了脚跟。

此后,ARM成功推出ARM7等芯片系列,授权公司超过160家,业务规模与日俱增。 1998年4月,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时间来到了2007年,开创时代的第一代iPhone诞生了,并且使用了ARM设计的芯片。由此,ARM开始流行,吸引了谷歌、微软等知名客户。从此奠定了在芯片行业的地位。2016年,“投资狂人”孙正义看中了ARM这个优质标的。孙正义凭借一贯的“快、准、狠”的投资风格,一挥手就拿下了ARM。

经过快速谈判,孙正义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 100%的股份,并将其私有化。这个价格比ARM当时的市值高出43%,外界称孙正义此举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

为了筹集这笔费用,孙正义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他出售了阿里巴巴和游戏公司 Supercell 的股份,筹集了 140 亿美元。软银也有大量债务。

孙正义表示:“事实上,我不想出售Supercell,也不想出售阿里巴巴股票,但我必须这样做,因为ARM对我的长期战略非常重要。”

对于收购ARM,孙正义深信这门生意不错,认为这是“第二个阿里巴巴”。孙正义坦言:“我是脱欧后第一批在英国上下大赌注的人之一,我将把ARM交易视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

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为了弥补其他投资造成的巨额损失,孙正义一度打算出售ARM。 2020年4月,遭受损失的软银为了减轻财务压力,不得不将ARM搁置。

当时,孙正义邀请高盛与买家达成和解,并希望买家为该业务支付约400亿英镑(520亿美元),超过2016年支付的240亿英镑(320亿美元)。

接下来,高盛与苹果接洽,但苹果决定不收购。于是,高盛试图组建由高通、三星和英伟达组成的财团收购ARM,但最终只剩下英伟达留在谈判桌上。

此后,软银和英伟达陷入了拉锯战。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于同年9月达成协议,确认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完成收购。

如果一切顺利,孙正义将从英伟达获得660亿美元的巨款。这不仅将是软银历史上最大的资产出售,也是全球芯片行业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

但现实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变化。由于所有监管机构均未批准,英伟达放弃了对 ARM 的收购。这对于急需现金生存的软银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此后,软银一直在努力推动ARM重启IPO。孙正义预计ARM的价值将大致相当于巨头的谷歌、亚马逊、Meta、苹果四个级别,并承认“ARM的上市将是芯片行业历史上最重要的IPO”。

不过,相比ARM的重新IPO,孙正义的一生更加传奇。公开资料显示,孙正义1957年出生于日本,1978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立软银,一手打造了著名的软银投资帝国。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孙正义开始大显身手,经常到世界各地表演。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软银投资了全球数百家公司,包括雅虎、盛大、阿里巴巴等。

孙正义投资生涯中最重大的投资无疑是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据悉,孙正义首期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为他带来了2000多倍的市盈率,成为全球投资史上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他的骄人业绩不仅让孙正义名利双收,也让他成为了全球投资界的神。也为今后的大规模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资圈里的人都知道,孙正义的投资手段极其激进,出手可谓“快、准、狠”,从意图上就决意拿下目标。持续的大规模投资也让软银成为重塑全球投资行业的关键参与者。

近年来,秉着“宁可犯错,也不要错过”的心态,孙正义在全球市场疯狂采购,收购了几乎所有互联网独角兽。孙正义的目标是打造“下一个阿里巴巴”。

不幸的是,孙正义还等不及“下一个阿里巴巴”。然而,由于鲁莽重注,软银为软银赚了大雷,他们也背负了巨额债务。

近年来,有关软银和孙正义的新闻要么是亏损,要么是亏损更大。在充满激情的投资生涯中,孙正义屡屡碰壁,生活如履薄冰。

数据显示,2019财年至2022财年,软银在2020财年仅实现利润4.99万亿日元。2019财年、2021财年和2022财年,软银录得净亏损9615.17.6亿日元。日元和9701.4亿日元分别是投资行业的反面教材。

其中,WeWork办公空间被外界认为是孙正义投资生涯最大的失败。 WeWork一度估值470亿美元,如今市值不足3亿美元。

据报道,孙正义对 WeWork 寄予厚望。他曾数次向WeWork注资,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但现在只是很小的数额。这种投入堪称“失血”。

2022年11月,在软银季度财报会议上,65岁的孙正义宣布,由于觉得不好意思面对股东,今后不再参加软银财报会议,并将把日常事务交给软银集团。软银的管理层由首席财务官后藤义光等人负责。层。

孙正义坦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投资,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没有做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接近被消灭,愿景基金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

针对软银的巨额亏损,孙正义向投资者道歉,称“我为过去贪图暴利的行为感到羞愧。我们非常有信心,也非常雄心勃勃”。接下来,孙正义将告别软银,退出风险投资,从事芯片创业。

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半后的软银股东大会上,孙正义又回来了。他坦言,他对人工智能革命和未来对AI的投资感到非常兴奋,还不想退休。同时,他宣布软银的投资策略将从防御性转变为进攻性。

孙正义回归的直接原因是人工智能市场的火爆,典型代表就是GPU霸主英伟达。今年以来,乘着AI潮流,英伟达的营收、利润、股价纷纷上涨,成为全球科技圈的“当红鸡”。


本来就有4600亿,孙正义连续“疯狂投资”! - 天天要闻


以股价为例,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涨幅超过200%,市值增加了近8000亿美元。最新市值达到1.14万亿美元,牢牢占据全球最有价值半导体公司的宝座。

值得注意的是,软银于2017年5月向英伟达投资约40亿美元,是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9%。当时,英伟达的股价徘徊在30美元以上。

但2019年1月,软银出售了英伟达的全部股份,股价下跌。看到AI热潮席卷全球,孙正义对ARM充满期待。

孙正义在多个公开场合积极支持ARM。对于在全球投资市场混了好几辈子的孙正义来说,迫使ARM上市无异于他投资生涯的最终定位。孙正义会输还是赢?答案即将揭晓。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沪电股份:重点介绍经营策略与产能扩张计划 - 天天要闻

沪电股份:重点介绍经营策略与产能扩张计划

来源:财中社沪电股份(002463)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3日举行了网络会议,参与者包括多家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会议中,公司详细介绍了其整体经营策略,强调将技术能力、制程能力与市场需求动态适配,特别是在与主要头部客户群体的合作上,注
买黄金将有新要求! - 天天要闻

买黄金将有新要求!

转自:苏州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2025〕124号)”(以下简称《办法》)。通知提到,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
微信竟有特殊功能?鸿蒙5.1真实体验来了,华为Pura 80真香 - 天天要闻

微信竟有特殊功能?鸿蒙5.1真实体验来了,华为Pura 80真香

大家入手华为Pura 80系列的原因是什么?高品质的外观设计?顶级的影像系统?还是跟我一样想要感受一下鸿蒙5.1的真实使用体验。说实话,在体验过iOS和Android之后,我对鸿蒙5.1有着很强烈的新鲜感。一方面,这个自带网红属性的系统,每次更新都能带来不一样
信用债ETF博时最新份额创近3月新高,机构:2025年信用债整体仍偏乐观 - 天天要闻

信用债ETF博时最新份额创近3月新高,机构:2025年信用债整体仍偏乐观

截至2025年7月3日 13:36,信用债ETF博时(159396)上涨0.06%,最新价报101.24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7月2日,信用债ETF博时近3月累计上涨1.16%,涨幅排名可比基金2/4。流动性方面,信用债ETF博时盘中换手60.27%,成交74.29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2日,信用债ETF博时近1月日均成交46.78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贵州两名厅官同日被“双开” - 天天要闻

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贵州两名厅官同日被“双开”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7月2日通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少荣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资料图经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监委对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少荣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陈少荣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绩观错位,盲目决策上项目,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
ST特信拟申请摘帽,如何消除财务造假影响备受关注 - 天天要闻

ST特信拟申请摘帽,如何消除财务造假影响备受关注

7月3日,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ST特信(000070.SZ)发布公告,公司已就行政处罚决定所涉事项对相应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重述,并针对投资者索赔事项充分计提预计负债。目前,导致公司其他风险警示的因素已经消除,且自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之日起即将满12个月,公司将于7月7日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其他风险警示。 财务造...
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但创企平均每一笔融到的钱少了600多万 - 天天要闻

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但创企平均每一笔融到的钱少了600多万

来源|IT桔子封面|公众号AI生成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创业企业股权融资,IT 桔子发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国内融资热度连续2年增长,2025上半年再创高峰,尤其早期投资持续活跃。而坏消息是,创业公司平均融到的钱更少了。真实的商业世界当然远比这复杂多了,而我们建立的数据模型是希望在复杂的世界中看见一些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