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时代,如何抓住产业转型机遇与红利?

2023年08月29日15:25:02 财经 1505

不少分析预测,经济新周期背景下,大型企业的收入增速也将放缓。然而,一项调研显示,企业高管们对未来普遍乐观。

埃森哲对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成长型市场的1200家大型企业高管调研发现:超过70%的高管预计到2025年,他们的企业将实现两位数的营收增长。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

根据埃森哲的调研,他们找到了新的掘金之地——有91%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甚至有超过半数的高管认为,在2030年之前进入这个领域,对他们未来领跑市场至关重要。

在很多学者还在讨论低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发展中国家是否过于激进,敏锐的企业老板们已经意识到:绿色经济不是负担,而是机遇。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净零排放产业可能带来10.3万亿美元的价值。

在中国,市场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在高质量发展目标、“30·60”双碳目标,以及新的国内外商业环境之下,中国各产业正加速进入转型期,中国企业尤其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亟需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不转型,就出局,不升级,就淘汰,对很多企业来说,“双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必答题。

在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业界期待先行者蹚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以数字化推进可持续发展,抓住绿色机遇

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巨头施耐德电气就是那个抓住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机遇,领跑市场的先行者。作为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工业、楼宇、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提供绿色创新产品和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产品和资产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以领先的IT技术结合深厚的OT经验,施耐德电气正助力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效率,实现增效降碳。

变革时代,如何抓住产业转型机遇与红利?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在自身践行的同时广泛对外赋能。早在2002年,施耐德电气就将可持续纳入核心战略;2005年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评估体系,每三到五年更新。其中,针对气候变化挑战,施耐德电气做出了一系列碳相关承诺,并将减排范围从自身向整个价值链拓展,加速产业链的整体减碳进程:

  • 到2025年,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 到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零碳就绪”
  • 到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
  • 到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

为实现这一目标,施耐德电气借力数字化、自动化、能源管理等技术,在自身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行精益管理,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并以技术和经验赋能上下游伙伴和企业用户,带动产业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施耐德电气启动了全球供应商“零碳计划”,截至今年7月,已帮助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平均减碳20%,其中中国供应商的减碳成果尤为显著,平均减碳21%,高于全球水平。

变革时代,如何抓住产业转型机遇与红利? - 天天要闻

基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持续优秀表现,施耐德电气连续12次登上企业爵士(Corporate Knights)评选出的年度“全球可持续发展百强企业”榜单,同时也成为业界唯一一家连续11年跻身碳排放披露项目(CDP)“A级名录”的公司,为各行各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标杆。

绿色+智造,赋能企业“双转型”

正是基于长期践行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深厚经验,施耐德电气深刻洞察了“双转型”的底层逻辑。如其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指出:“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是同步推动,互相促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产业全面增效降碳,绿色低碳则对数字化提出了更多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推动数字化的发展和迭代。”

数字化和可持续的双重优势,让施耐德电气成为“双转型”的先行者和赋能者。依托绿色创新产品、领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咨询引领的全面服务,以及自身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等,施耐德电气正密切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向各行业输出兼顾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解决方案。

针对制造业的双转型需求,施耐德电气于2019年推出绿色智能制造理念,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运营技术、数据技术、能源技术和通讯技术,提供数字化、低碳化“双转型”解决方案,一站式解决“绿色”与“智造”需求。通过不断推进以软件为中心的工业自动化,施耐德电气助力更多企业在运营与创新的各个环节实现新的跨越,携手迈向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

变革时代,如何抓住产业转型机遇与红利? - 天天要闻

今天,中国已发展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背后是其扎根中国的信心和决心。从1987年入驻中国以来,施耐德电气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不断强化包括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创新、本土化供应链和本土化朋友圈在内的四大本土能力。36年来,施耐德电气坚持“中国中心”战略,持续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以快速创新满足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如今,借着中国产业双转型的大势,施耐德电气蓄势、乘势,几十年数字转型、低碳转型的实践经验与技术专长厚积薄发,形成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以卓越的服务体系,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市场,助力中国产业、企业向高效、可持续发展迈进。

绿色经济叠加数字经济,双重机遇,双重市场红利。作为一家拥有18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施耐德电气再次立于时代潮头,高举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国产业转型探索新路。

9月20-21号,中信书院企学堂将走进施耐德电气,邀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副主任郭斌,以及《财经》杂志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何刚三位专家,带领相关行业企业管理者,走进施耐德电气,现场观摩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感受这家全球巨头是如何依靠技术创新和卓越产品体系,始终引领时代;如何在自身践行数字化、绿色低碳的同时,赋能客户和伙伴双转型,共赢数字化时代。

限席50人,诚邀您的参与

变革时代,如何抓住产业转型机遇与红利?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雷诺集团携手多方组建新能源产业基金,生态战略“朋友圈”再扩容 - 天天要闻

雷诺集团携手多方组建新能源产业基金,生态战略“朋友圈”再扩容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中,跨国车企与本土资本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7月10日消息,法国雷诺集团旗下安培、中金私募、杭州资本和杭州高新金投在杭州正式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不仅标志着雷诺集团首次深度携手...
【每日收评】沪指重回3500点!地产、新型城镇化概念午后异军突起,高位人气股分歧加剧 - 天天要闻

【每日收评】沪指重回3500点!地产、新型城镇化概念午后异军突起,高位人气股分歧加剧

财联社7月10日讯,市场午后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沪指重回3500点上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0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地产、城镇化概念股集体爆发,渝开发等多股涨停。银行等大金融股一度冲高,工、农、中、建四大行续创历史新...
利润同比下滑约四成,飞鹤中报预警引股价巨震 - 天天要闻

利润同比下滑约四成,飞鹤中报预警引股价巨震

中国飞鹤近日发布的中期业绩预告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飞鹤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91亿元-93亿元,同比下滑7.92%-9.90%;净利润10亿元-12亿元,同比骤降36.84%-47.37%。而这份双降成绩单,直接引发飞鹤股价暴跌。业绩预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7月7日),飞鹤股价大跌17.02%,截至7月9日收盘,公司市值蒸发逾百...
集体爆发,今天涨停!3500点守住了 - 天天要闻

集体爆发,今天涨停!3500点守住了

北京时间7月10日15:00,上证指数收盘上涨16.63点,涨幅为0.48%,报收3509.68点,成交额6131.61亿元;深证成指收盘上涨49.33点,涨幅为0.47%,报收10631.13点,成交额8810.09亿元;创业板指收盘上涨
股价半月翻倍,“马年行情”提前开跑? - 天天要闻

股价半月翻倍,“马年行情”提前开跑?

今年的生肖行情来得有点快。蛇年才过去一半,“马年行情”似乎就已经来了。记者注意到,7月10日,云中马、四川双马这两批“快马”双双涨停。“马”股快跑,有个股半个月翻倍事实上,自六月中旬开始,市场围绕证券简称中包含“马”字的股票开启了一波炒作。据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20日至今,A股28只名称中...
联合早报:受关税战影响,中美海运价暴跌63% - 天天要闻

联合早报:受关税战影响,中美海运价暴跌63%

情况不太妙,中美海运价格暴跌63%,中方直接把话挑明,送给华盛顿一句话。中美关系缓和之际,中美贸易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据联合早报报道,近日,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出口至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的集装箱海运价格,与上个月相比分别暴跌了63%和41%。据悉,在5月初中美达成初步协议后,集装箱海运价格曾一度飙升。据专业人...
网警公布适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典型案例 - 天天要闻

网警公布适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典型案例

当前,众多单位机构在委托第三方供应链企业开发、运维信息系统时,在存储、加工相关数据中,时有发生受托方因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意识不强,在处理数据时未采取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将重要数据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情况。同时,单位机构对受托方履行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监督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