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时刻”,雷军要省下每一粒“米”

2023年07月14日18:27:21 财经 3999
“生死存亡时刻”,雷军要省下每一粒“米” - 天天要闻

雷军正在节省每一粒小米。

7月10日,小米食堂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打包袋,将有偿提供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0.1元/双,一次性打包袋0.1元/个,一次性打包盒按照大小分为0.5元和1元一个。

7月8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在内部宣布成立集团降本增效专项组,由集团CFO林世伟担任组长。

看起来,小米将继续大力推进降本增效。

这也不难理解,“生死存亡的时刻”,雷军再不精打细算过日子,苦的可能就是小米员工了。

危机感蔓延,死磕降本增效

根据报道,小米的降本增效专项组,将向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汇报,集团CFO林世伟担任组长,集团CEO特别助理潘九堂、刘伟、张剑慧担任组员,集团财务部副总裁孙谦担任秘书长,执行日常工作。

“生死存亡时刻”,雷军要省下每一粒“米” - 天天要闻

▲林世伟领导小米集团的降本增效专项组。

今年1月底,小米集团成立了经营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委员会,其中,经营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管理业务战略、规划、预算、执行及日常业务管理等事项。

该委员会一共有12名成员,由小米集团CEO雷军亲自出任主任,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任副主任,潘九堂担任秘书长,其余成员还包括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大家电部总裁张峰、生态链部总经理陈波、互联网部总经理马强等小米多个集团高管、事业部负责人。

在内部全员信中,雷军强调,两大委员会的设立是“公司治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

步入2023年,小米正悄然遽变。

“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要找到降本增效的点。”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雷军曾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如是直言。

印象中,雷军发出类似的言论还是在2016年,当时小米遭遇了手机销量下滑。不同的是,那一年的雷军信心满满,坚定地认为小米已经触底、即将反弹。

危机感蔓延开来。

7月6日,2023小米&顺为生态投资大会上,针对被投企业,雷军表示,很多创业公司关门的核心原因就是账上没钱了,建议被投企业“盯紧现金,降本增效”,以此方法来渡过当年的经济周期。

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在小米集团,雷军确实雷厉风行践行降本增效。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米实现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18.9%;经调整净利润超32亿元,同比增长13.1%;同时,销售与推广开支同比下降21.9%,行政开支同比下降8.8%,整体毛利率达到19.5%,创下历史新高。

营收连续5个季度下滑

营收五连降,手机登高难,小米正在承压。

今年一季报显示,贡献占比58.8%的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为350亿元,相较2022年一季度的458亿元,减少23.6%。

这主要是由于手机量、价双跌所致。

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304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1.1%,和近两年的历史高点——2021年第二季度时的5290万部,更是相差2250万部,几乎拦腰斩断。

这一跌幅也远超过大盘。根据Canalys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13.3%至2.698亿部,为2014年以来最低的第一季度出货量。

在手机存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这一对比意味更为严峻。

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从TOP5品牌来看,OPPO、苹果、vivo、荣耀、小米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同比下滑。

让人期待的疫情之后的反弹没有出现,消费信心不足,换机周期拉长,各家花招百出以抢夺有限的市场,如此一来,小米更具压力。

另外,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同比减少3.1%,至本季度每部1151.6元。

显然,这与小米所期待的高端化相差甚远。按照小米在财报中的定义,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为定价在3000元及以上的机型。

受手机业务下行影响,小米营收大盘表现一般。本季度,同比降低18.9%至594.8亿元,这是小米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的连续5个季度营收下滑,净利润则是连续4个季度下滑。

▲小米手机业务营收下滑,图片来自“深燃”。

值得一提的是,被智能手机品牌寄予希望的618促销季,表现略显暗淡。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中国2023年618促销季期间(6月1日-18日),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8%,其中vivo夺得销量冠军,市场份额达18.2%,亚军苹果的份额为17.9%,荣耀、小米以15.4%的份额并列第三。

而从股价表现来看,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今年以来震荡走低。

数据显示,自5月底起,小米频繁回购股份,经统计,累计回购约4720万股,涉资超5亿港元,而小米股价未见止跌迹象

不过,在6月25日触及年内低位后又开始持续上扬。7月11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当日回购230万股股份,耗资约2500万港元。

大手笔造车,雷军会得偿所愿吗?

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

智能手机业务下滑之际,小米集团希望从其他领域进行突围,比如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500天后的2022年8月,小米首次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

“小米自动驾驶目标是要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这一年的年度演讲发布会上,雷军坦言小米造车目标,透露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

同时,雷军把这一目标写进财报中:对于造车业务,2024年上半年量产计划将维持不变。

雷军将小米造车描述为: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赶风口,而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是公司管理层反复论证、慎重决策的结果”。

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小米狂撒钱。

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投入了31亿元;2023年一季度,该业务研发开支为11亿元。

小米豪气宣称:预计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按照2022年总研发支出160亿当中电车研发支出31亿的比例计算,2023年或许造车又将烧掉小米近40亿元

靠着买买买,小米还投资了一遍汽车产业链

被投公司中,包含中创新航在内的6家动力电池公司,黑芝麻智能在内的4家芯片公司,数家自动驾驶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刚刚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禾赛科技等,涵盖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以及电池等领域,以打通技术上的连接壁垒。

宣称要10年投入100亿美元用于造车的雷军,曾多次强调小米不差钱。

然而如今主营业务业绩承压,在全球消费电子低潮期,小米将如何平衡现金流,应对烧钱的“造车游戏”已成为首要难题。

“生死存亡时刻”,雷军要省下每一粒“米” - 天天要闻

▲特斯拉在研发和资本开支上已投入近3000亿人民币,图片来自电动汽车观察家。

汽车行业的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盲目乐观者只会早早倒下。

去年10月,雷军曾在推特上立下豪言壮志:“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但是要知道,2022年,荣登销量冠军榜的比亚迪,成绩单也就186万辆左右。

而小米在造车上的核心研发能力也备受质疑。

据36氪去年8月的报道,小米决定电池低阶用400V平台+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高阶用800V平台+宁德麒麟电池,电控则使用的联电和汇川,这意味着,小米在“三电”这一关键硬件上尚未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而是通过Tier1供应商采购

初来乍到的新人,整合各方资源,想3年内在高度内卷的汽车行业闯出一番事业,并顺势成为小米下一条营收曲线,雷军倒是敢想,但市场敢信吗?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6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特斯拉止跌回暖,鸿蒙智行迎爆发期 - 天天要闻

6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特斯拉止跌回暖,鸿蒙智行迎爆发期

财联社7月11日讯(编辑 沈超)在“两新”政策及多地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依旧不减。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车企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伴随国内新能源车企半年“成绩单”尘埃落定,6月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正式公布。整体市场来看,据乘联分会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
彻底疯狂!订单暴涨、收入翻倍,有人干到凌晨3点…… - 天天要闻

彻底疯狂!订单暴涨、收入翻倍,有人干到凌晨3点……

最近你参加“史诗级的外卖大战”了吗?在淘宝闪购、美团等平台使用大额满减券后,几乎能用免费的方式点到奶茶、汉堡、中式快餐等外卖,有网友面对各种奶茶的诱惑感慨:吃不动,实在吃不动了。这波突如其来的补贴源自平台对分食即时零售蛋糕的渴望,也打开了很多人点外卖的新世界:除了奶茶咖啡和美食,日用品、服装、化妆品...
2025养老金涨2%后竟再多12元?工龄差10年,养老金差600元? - 天天要闻

2025养老金涨2%后竟再多12元?工龄差10年,养老金差600元?

养老金计算采用两个主要部分。基础养老金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与个人缴费指数决定,再乘以缴费年限折算百分比。个人账户养老金来源于参保人工作期间积累的个人账户总额,在退休后按计发月数分摊发放。计发月数由国家统一规定,60岁退休人员标准计发月数为13
受汇率及稀土出口管制影响,大立光Q2净利暴跌84% - 天天要闻

受汇率及稀土出口管制影响,大立光Q2净利暴跌84%

7月10日,中国台湾光学镜头厂商大立光举行法说会,公布了2025年度第二季财报,不仅营收、毛利率均环比下滑,净利润更是环比暴跌84%。具体来说,大立光二季度营收为新台币116.72亿元,环比下滑20%,同比增长6%,毛利率环比下滑1个百分点至53.6%;净利润由一季度的新台币64.43亿元暴跌84%至新台币10.32亿元;单季每股收益为新...
银行板块一绿,股市多半会陷入调整状态 - 天天要闻

银行板块一绿,股市多半会陷入调整状态

银行板块又开始跌了,估计又是获利了结了,总有一些解套了的资金要出逃。有人说,银行板块还能继续涨,有人说银行股涨的太多了,该跌了,已经到底了。哪派观点是正确的。我的观点就是不要去猜测,也没有必要去想,就看着每天是否涨还是跌,如果今天涨了,那就
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 天天要闻

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7月10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成果发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粮仓满、科技新、民生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产量达到2994.8亿斤,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
“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举办 - 天天要闻

“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举办

7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在重庆两江新区成功举行。活动以“金融聚能、智汇山城”为主题,全面展示重庆以金融赋能科技、科技引领金融的协同创新成果。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罗蔺出席活动,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新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会计师董为民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