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2023年05月13日21:23:02 财经 1011

前段时间国家在回应地方债问题时,曾经指出,谁欠的债谁负责,不能指望国家买单。

但现在央企出手协助化解贵州的地方债,这又是什么信号呢?

贵州的问题还没解决,昆明地铁公司又爆出类似的问题。这又怎么办呢?

“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 天天要闻

01,央企出手

据不完全统计,有许多地方都背负着巨额的地方债务。

有财务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第一个季度,贵州政府的债券发行达到了456亿,但所偿还的债券利息仅达到了五分之一。

根据2022年年末的数据统计,贵州的债务余额达到了12470亿元,这已经是贵州省的3.9倍收入。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的所负担的地方债总额非常大。

如今央企中国信达出手协助贵州解决地方债的问题。

中国信达是一所资产管理的央企公司,其主要业务就是经营不良资产,并且中国信达的资产规模非常大。

“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 天天要闻

一直以来,中国信达都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截止2019年底,中国信达已经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这一方面的投资达到了70亿元。

除了缓解地方债务之外,中国信达还化解了很多个房地产风险项目。

不过,贵州政府虽然与中国信达合作能够缓解了部分债务,但是目前还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债务压力。

如今贵州还在努力争取到中央的支持、银行的降息展期缓解债务的压力。

但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发债的时候,要先考虑清楚值不值得发债,能不能还得起?

“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 天天要闻

02

从如今的新闻报道来看,不单是贵州有地方债务的问题,还有许多地方都存在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最近媒体所报道的昆明地铁没钱了。

昆明轨道交通集团的财务报表来看,目前该集团正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

不但如此,昆明地铁还出现了拖欠员工的一些新闻。

从2022年的财务报表单中,昆明轨道交通集团的营业收入比2021年减少了将近30%。

并且一整年的营业都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集团的盈利得于政府的十亿补贴。这10亿的补贴已经比2021年增加了两倍。

不过,虽然经营压力很大,昆明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六条的地铁线,但是如今还在申请修建新的地铁。

这简直是在“压力山大”的背上,再加重重锤。这无疑是加重昆明地铁交通集团的债务压力。

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的市场化企业,会考虑这样的过度透支债务吗?

“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 天天要闻

03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方存在的地方债难以化解呢?

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方想要通过基础建设拉动GDP,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这些地方大量的借钱,想到经济发展好之后就会有钱还上了,但是没有想到经济会碰上困难的时候,债务就无能偿还了。

比如像贵州这样的情况,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所借的债务已经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三点多倍,早已无力偿还债务了。

再比如,昆明借了许多的债款建了许多地铁,但是实际上地铁的利用率并不高。

事实上,不止是昆明出现了这种状况,全国也有这种类似的状况出现。

如今已经有50多个城市建立了地铁,而真正能达到客流强度的只有十几个城市。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城市想要建新的地铁呢?

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形象面子工程,另一方面主要是地方想要通过基础建设拉动GDP的增长。

“谁挖坑谁来填”!贵州地方债靠央企?昆明地铁也没钱了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是想要通过建了地铁,就能把沿线的房地产的价格推高,就可以通过多卖土地增加土地财政收入。

但是这些建设都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就造成了越来越高的地方债。

并且,一旦原先的设想结果未能实现,这会导致地方债务无法偿还。

而在以前,地方债务都会由中央来进行兜底。现在中央已经明确表态了,地方债务应该由地方来负责,不能再由中央来兜底。

这其实是好消息,就像网友形象的“谁挖的坑谁来填”。

只有这样,才能负责任的,考虑清楚哪些债该发,哪些债不应该发。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定了!油价或将大反转!时隔44个月之后有望重返“6”字头 - 天天要闻

定了!油价或将大反转!时隔44个月之后有望重返“6”字头

5月19日(下周一)24时,国内汽柴油即将迎来调价的时间窗口。从目前的情况看,届时油价下调基本成定局,而车主用得最多的92号汽油也有望时隔44个月之后重返“6”字头。据金联创测算,截至5月15日第八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61.55美元/桶,变化率为-4.42%,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240元/吨。折算到每升的话,92...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这场创新创业大赛在浦东张江举办 - 天天要闻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这场创新创业大赛在浦东张江举办

为加速智算产业创新突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5月15日下午,2025年“海创浦东”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暨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开营仪式在张江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汇聚了数百名海归创业者、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同聚焦智算...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启幕 - 天天要闻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启幕

5月15日,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发布会在上海金山区隆重举行。今年大赛迎来十周年,将以“创梦十载,共筑未来”为主题,分为“青聚·追梦”“携手·筑梦”“智创·圆梦”三个篇章,优化赛事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两岸青年实现梦想。上海市台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立新,金山区委常委张恂,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等...
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关注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 天天要闻

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关注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进入2025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政策风向的变化,影响了国际社会紧密合作、加速进程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仍坚持从多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逆澜拓新,启可持续新篇——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
打造海内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浦东又在张江搭建这个舞台 - 天天要闻

打造海内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浦东又在张江搭建这个舞台

为加速智算产业创新突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2025年“海创浦东”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暨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开营仪式昨天在张江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汇聚了数百名海归创业者、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同聚焦智算产业前沿...
纳指结束六连涨,美股科技七巨头整体“熄火”!黄金大反弹,鲍威尔发声:未来通胀可能更加波动...... - 天天要闻

纳指结束六连涨,美股科技七巨头整体“熄火”!黄金大反弹,鲍威尔发声:未来通胀可能更加波动......

每经编辑:杜宇当地时间5月15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65%,标普500指数涨0.41%,纳指跌0.18%。其中标普连涨第四天,纳指则结束了六连涨。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亚马逊、Meta跌超2%,特斯拉跌超1%,苹果、英伟达、谷歌小幅下跌;奈飞涨超2%,微软、英特尔小幅上涨。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关税影响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 天天要闻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关税影响仍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当地时间5月15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随着关税影响持续冲击全球经济,经济衰退仍有可能出现。戴蒙当日接受采访时称,希望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但目前他不会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真的出现经济衰退,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市场震荡了一个多月。戴蒙表示...
十万亿银行股“市值狂飙”,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 天天要闻

十万亿银行股“市值狂飙”,公募私募“措手不及”?

银行板块在近期的快速上涨,甚至连行业内人士也不太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但这就是事实,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成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一批银行纷纷创下A股上市以来最高点。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最新复权价格超过7.2元,妥妥的超过了当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的高峰股价(下图)。这还只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