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成也圈子,败也圈子

2023年03月18日19:14:03 财经 1074

集中的风险敞口让硅谷银行在过去20年里享尽科技企业带来的非凡牛市,但也让它在加息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一败涂地


硅谷银行:成也圈子,败也圈子 - 天天要闻


文 |《财经》特约撰稿人 李飞

编辑 | 郝洲


硅谷银行在倒闭前一直以全球唯一致力于创新领域的银行自称,经历两次金融风波逆势生长,伴随互联网繁荣崛起,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23全美最佳银行,然而却因资不抵债在48小时内倒闭,成为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讽刺的是,硅谷银行在过去40年里惊人崛起的一些原因也正是其在48小时内惊人崩盘的原因。它的光速倒闭不仅让外界重新审视其所标榜的创新光环,也引发对硅谷独特金融生态的思考。


拉关系混圈子的银行


硅谷银行的产生与硅谷独特的金融生态息息相关,这种生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美国被大公司、大工会、大政府所主导。一批金融体制内精英对东部大金融机构主导的保守投资哲学不满,他们来到西海岸并在硅谷投资一些从大公司出走另立门户的科技人士,开创风投与科创企业共生的繁荣生态。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在其撰写的《幂次定律:风险投资与新未来的创造》指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网络(network),构建网络的人就是风险投资人他们通过构建关系网络将科创生态链接在一起,实现人才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并最终形成网络效应,在成功的科创企业收获超额收益。


硅谷银行也是基于这种操作模式应运而生,曾任富国银行高管的比尔·比格斯塔夫(Bill Biggerstaff)在一场与朋友的扑克游戏中提出开设该行的想法,目标是为硅谷风投公司支持的科创公司提供银行服务。


1987年,硅谷银行开始在纳斯达克交易股票。一年后,完成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600万美元股本。该银行逐渐在硅谷周围扩张,然后扩展到东海岸,并在马萨诸塞州设立办事处。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在全美各地开设办事处。


作为开拓者,硅谷银行看中的细分市场是专注于为高风险、抵押品较少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初创企业远非传统金融机构的理想客户,很难获得贷款,硅谷银行则通过向这样的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起家。


相比提供金融服务,硅谷银行最出色的是善于构建关系网络,特别是围绕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关系打造圈子。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娜塔莎·沙林(Natasha Sarin)就指出硅谷银行是基于关系的银行,如果你是一家被投资公司创始人,你的风投推荐这家银行,就会产生网络效应。


“从硅谷银行这个名字里,也可以看出有文化制度上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关系银行(relationship banking),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传统上对银行的定义不同。它是一个社群,事实上,更像是一种网络结构 (fabric)。”沙林说。


硅谷银行打造的关系银行要追溯至2000年初的科技企业泡沫,在那一次危机中该行股价大跌50%,但它不仅成功应对艰难行情,还变挑战为机遇,利用危机时期科创圈所面临的集体困境与风险投资人建立坚实伙伴关系,并逐渐形成一个将硅谷关联在一起的生态圈,这个圈子生态为硅谷银行日后迅速扩张奠定基础。


“这是你建立最好关系的时候,在与风险投资人和公司打交道的艰难时期,你发现自己作为一个机构的定位。尽管我不想再回到那个时期,但在那个时期,我吸取到很多很好的经验。”硅谷银行格雷戈里·贝克尔(Gregory W. Becker)在广播采访中回忆说。


如今,硅谷银行与美国近半初创公司及44%的2022年在美上市科技和医疗公司都有业务来往,还为欧洲、印度、以色列和中国的初创企业提供服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旗下存款规模达1754亿美元,也是硅谷本地存款最多银行。


借圈子拉存款吃利差


硅谷银行深度参与初创企业全周期发展业务,从这一具有巨大潜力且不断增长的行业中攫取利润。一方面,它为科技初创公司提供各种银行服务,获得这些初创公司的认股权证,在它们上市时发家致富。另一方面,初创企业一旦加入硅谷银行打造的生态圈就可接触重要资源,包括结识投资者和其他创始人,这让许多初创企业选择与该银行合作,也选择把从股权投资人那里得到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现金存在硅谷银行。


“我们为他们提供银行服务,让他们起步,给他们建议,与投资者建立联系,与服务提供商建立联系。然后在他们进行第一轮或第二轮风险投资融资时,为他们量身定制我们的产品。我们以独特的方式借出资金,即风险债务。然后随着他们走向国际,他们上市,我们用更大的资源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数亿美元收入。” 贝克尔说。


正是这种全程参与科创企业发展过程让硅谷银行能够与客户深度绑定,大量吸收客户存款。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银行不同,硅谷银行的客户是资金充裕的初创企业,他们从IPO、股票增发、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融资、风投、收购和其他融资行为中获得大量资金,然后将钱存入硅谷银行作为利益交换并获取资源。


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科技股牛市中,股权投资者把现金源源不断注入初创企业,这让硅谷银行客户持有量激增,在截至2022年3月的这两年时间中,该行存款增加两倍,达到近2000亿美元。初创公司创始人通常会将大部分现金,有时总计数千万美元或数亿美元存入硅谷银行账户,因为该行提供高利率。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仅在3.7万个账户上就持有1570亿美元存款,平均每个账户存款储量远超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所设定的25万美元这一保障存款限额。


坐拥大量存款的同时就要支付利息甚至是高息以留住储户,然而其客户群体的特殊性让硅谷银行产生了与一般银行不同的运作策略。传统商业银行使用客户存款的方式是放贷,以高于市场的利率借钱给企业和消费者,赚取利差,这个过程中需要承担信用风险,因此必须选择低风险有偿债能力的客户进行贷款。


由于硅谷银行客户不是常规储户,而是具有高风险的初创企业,不能让其通过承担信用风险来赚钱,更重要的是该行很多客户也不需要借钱,因为股权投资者给了足够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硅谷银行只能选择通过承担利率风险来赚钱,也就是说它不能向高风险企业借款人放贷,而是选择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相比公司贷款的短期和浮动利率,这些债券则是长期和固定利率。


其结果是,硅谷银行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利率风险。当利率上升时,大多数传统银行虽然要为存款支付更多利息,但也从贷款中获得更多利息,并最终从利率上调中获利。但硅谷银行因为持有大量长期债券,它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很少有其他商业银行像硅谷银行一样将大批资产锁定在固定利率长期债券上,而不是浮动利率短期贷款上。数据显示,债券占硅谷银行资产的56%。对比之下,其他商业银行则平衡很多,例如,五三银行这个数字是25%,美国银行这一比例为28%。


正因如此,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高利率是好消息,因为这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面的助力大于对负债方面的伤害。硅谷银行则正相反,高利率对其负债方面的伤害大于对资产方面的帮助。正如奥本海默银行分析师克里斯·科托夫斯基(Chris Kotowski)所总结的那样,硅谷银行是在普遍对资产敏感(asset-sensitive)的世界里,一个对负债敏感(liability-sensitive)的异类。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银行对“资产敏感型”,其资产的重新定价速度就会快于负债,净利息收入就会与利率走势一致。如果一家银行是“负债敏感型”,那么其负债的重新定价速度就会快于资产,净利息收入将与利率走势相反。


加息周期被圈子套牢


不难理解,硅谷银行对更高利率有双重敏感性,即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高利率会降低这些长期债券的价值,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拥有约1200亿美元的投资债券,这是致命的。在负债方面,利率上升意味着投入科技公司的资金减少,廉价存款的供应也会相应减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认为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策略,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简单套利交易(carry trade),那就是吸引存款,然后购买长期债券,打赌长期债券收益高于短期债券,但这其中存在一种风险,即短期利率不会下降,而是会上升,这意味着押注利差是有风险的。


“他们所说的‘致力于全球创新’到底是关于什么?一些业务,但我认为主要是一种营销模式,一种销售加密货币、初创公司等的方式,硅谷银行就是这种银行,是一个存放大量无保障存款的地方。”克鲁格曼甚至认为,这种模式就是打造闲聊和搞气氛银行(Schmoozing and Vibes Bank)。


正如克鲁格曼所言,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深度建立在圈子生态之上,与之打交道的风险投资人和初创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对这个模式深信不疑。不仅如此,对低息红利的共同追逐让这个共生关系网更加牢固,形成一个你帮我吸引更多投资,我帮你带来更多存款的循环模式,直至接盘侠出现。


原高盛投资银行家、并购律师马特·莱文(Matt Levine)这样解释说,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建立在过去十年低利息带来的红利,因为科创企业繁荣也是低利率带来的现象,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投资不是押注什么愿景,而是押注低利率。


我们都知道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一特征,并且用折现率来衡量,在全球利率都很低的时候,多年后的1美元和现在的1美元差不多,那么如果一家科创企业说,我们的商业模式可能要亏损十年,但在未来可以大赚一笔,这会对投资人有吸引力。然而,当利率较高时,未来收益的现值将低得多,今天的一美元比明天的一美元更好,投资者则倾向现在的现金流


正因科创企业是低利率产物,所以在低利率时,他们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存在硅谷银行,而且不怎么需要贷款,这让硅谷银行得以将现金投资于长期固定收益债券。然而,当利率上升时,不仅这些债券会贬值,科创企业生存环境也变得艰难,他们开始缺少资金并需要提取存款,所以硅谷银行必须亏本卖债券给客户提款。


由于硅谷银行客户单一且依赖圈子生态,因此当硅谷银行开始经历加息的逆风环境时,挤兑只是时间问题。财务状况不佳的坏消息很快在圈子中传导,引发恐慌,刺激储户提款,逼迫硅谷银行贱卖更多债券,一步步走向崩溃。正如一位该行高管所言,“我们业务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迎合一群关系非常紧密、表现出羊群效应的投资者。”


集中的风险敞口让硅谷银行在过去20年里享尽科技企业带来的非凡牛市,但也让它在加息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一败涂地。讽刺的是,硅谷银行和其他硅谷金融团体一直在游说监管机构放松政策,并成功修改2008年金融危机后设立的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银行监管规定,让可能防止暴雷的监管被削弱。更讽刺的是,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银行业巨头一样,硅谷金融精英们也期待赚钱时利润私有化,而亏损时损失社会化。


随着硅谷银行的倒台,这个关系网也在迅速崩塌,因为如此众多风险投资公司和初创公司曾经使用硅谷银行业务,以至于硅谷银行的突然崩塌让这些公司格外担心自己的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因为所有公司都在同时退出这个巨大的网络。


投资人敦促科创企业负责人更谨慎使用初创银行,将银行账户多样化,并保证存款被保险。欧米茄风险投资公司(Omega Venture Partners)管理合伙人高拉夫·特瓦里(Gaurav Tewari)坦言,”这场危机告诉我们,有多少公司在裸泳。每个董事会都将举行会议,讨论现金管理方法是什么,有什么控制措施来防范银行和人所带来的风险”。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华电能源2024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仍陷亏损泥潭 - 天天要闻

华电能源2024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仍陷亏损泥潭

2025年5月5日,华电能源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1.51亿元,同比下降3.68%;归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81.93%,成功扭亏为盈。然而,扣非净利润仍为-1.497亿元,尽管同比增长69.92%,但亏损问题依然严峻。华电能源作为一家以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近年来在能源保供、提质增效和...
国脉科技2024年净利润飙升61.41%,但毛利润下滑引关注 - 天天要闻

国脉科技2024年净利润飙升61.41%,但毛利润下滑引关注

2025年5月4日,国脉科技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3.15%;归属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1.41%,创历史新高。然而,毛利润从2023年的2.52亿元下降至2.17亿元,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尽管净利润表现亮眼,但毛利润的下滑值得警惕。净利润创新高,但毛利润下滑2024年...
德龙汇能2024年业绩大幅回升,净利润扭亏为盈 - 天天要闻

德龙汇能2024年业绩大幅回升,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5年5月4日,德龙汇能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8.53%;归属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增长107.89%,成功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1129.93万元,同比增长104.54%。公司通过深耕城市燃气业务,拓展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增长。城市燃气业务稳步扩张德龙汇能的核心业务城市燃气...
东方环宇2024年营收增长20%,净利润微增0.04%,天然气销售成亮点 - 天天要闻

东方环宇2024年营收增长20%,净利润微增0.04%,天然气销售成亮点

2025年5月4日,东方环宇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44亿元,同比增长2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微增0.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增长2.13%。尽管营收增长显著,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挑战。营收增长显著,但...
诺邦股份2024年财报:高端产品与品牌战略双轮驱动,净利润增长15.22% - 天天要闻

诺邦股份2024年财报:高端产品与品牌战略双轮驱动,净利润增长15.22%

5月5日,诺邦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37亿元,同比增长16.8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15.22%。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政策利好的背景下,诺邦股份通过高端产品开发和品牌战略,成功避开了行业内的价格战,实现了稳健增长。然而,尽管整体表现亮眼,公司在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山西焦化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焦炭市场低迷拖累业绩 - 天天要闻

山西焦化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焦炭市场低迷拖累业绩

2025年5月5日,山西焦化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07亿元,同比下降14.20%;归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骤降79.37%。扣非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下降81.24%。尽管公司在安全生产、环保管控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焦炭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滑等因素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更是录得-20.67亿元,凸显公司...
胜通能源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持续亏损,LNG业务面临挑战 - 天天要闻

胜通能源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但净利润持续亏损,LNG业务面临挑战

2025年5月4日,胜通能源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为53.48亿元,同比增长11.32%;毛利润为3116.26万元,较上一年度扭亏为盈;归属净利润为-1700万元,同比减少亏损57.29%;扣非净利润为-1795.09万元,同比减少亏损60.68%。尽管营收有所增长,但公司仍处于净亏损状态,且净利润的滚动环比增长率为-144..
宝兰德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7.18%,净利润暴跌504.43% - 天天要闻

宝兰德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7.18%,净利润暴跌504.43%

2025年5月4日,宝兰德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83亿元,同比下降7.18%;归属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暴跌504.43%。尽管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整体业绩表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净利润的持续下滑,暴露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的严重问题。营收与利润双降,盈利能力堪忧宝...
美关税政策搞乱自家企业 多家美国公司暂停发布盈利预测 - 天天要闻

美关税政策搞乱自家企业 多家美国公司暂停发布盈利预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5月4日报道,由于美国近期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全球多家大型车企推迟或暂停发布盈利预测。报道称,车企巨头斯泰兰蒂斯集团4月30日发布报告表示,由于“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该集团暂停发布2025年的盈利增长预
螺纹钢 | 需求旺季尾声将至,螺纹钢价格震荡承压前行 - 天天要闻

螺纹钢 | 需求旺季尾声将至,螺纹钢价格震荡承压前行

板块导读观察上周黑色系列市场行情,供应端持续宽松态势明显,钢厂开工率延续上升趋势,铁水产量创出新高,反映出生产端保持强劲动能,整个黑色系列走势较弱,需重点关注减产政策的落地情况以及需求端的实际变化程度,这两大因素将决定市场的运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