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长期贷款发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恢复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费仍需宏观政策加码

2023年01月10日21:33:14 财经 9590

财联社1月10日讯(记者 徐川) 人民银行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由11月的同比少增转为多增。2022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

此外,2022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同比少增1.05万亿元。另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2021年多6689亿元。

财联社“1月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参与机构对12月新增贷款的预测中值为1.12万亿元,对12月新增社融的预测中值为1.51万亿元。

对于2023年的信贷工作,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企业中长期贷款发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恢复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费仍需宏观政策加码 - 天天要闻

12月新增贷款恢复同比多增 中长期贷款仍为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新增贷款数据略超市场预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参与机构的预测中值为1.12万亿元,预测区间为0.8万亿元至1.3万亿元,均低于今日公布的实际值。

“12月新增信贷表现积极,对公中长期贷款仍为重要支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2月以来,虽然全国各地相继进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阶段,生产和消费依然受到较大扰动,但在政策发力拉动以及与2023年信贷“开门红”接续下,12月信贷增量表现较好。

分部门看,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增加601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4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941亿元。

据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测算,企业中长期信贷新增占12月新增信贷的86.5%,远高于1至11月平均占比50.8%。“主要为基建重点项目配套融资、制造业企业贷款、房企开发贷等增长拉动,尤其是年末主要银行对部分房企进行了大规模授信,对信贷增长的贡献较大。”

另在零售方面,12月居民贷款新增1753亿元,同比减少19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113、1865亿元。

“虽然汽车销售持续乐观,但居民消费整体情况持续低迷,房屋销售情况改善尚不明显,居民信贷新增1753亿元,同比下降1963亿元,需求扩张需宏观政策继续加大调控力度。”王运金进一步分析称。

从2022全年来看,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较2021全年多增1.36万亿元。分部门看,2022年企(事)业单位贷款与住户贷款同比呈现“一增一降”格局。

2022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比2021年多增5.07万亿元,最大增量来自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08万亿元;此外,中长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分别同比多增1.83万亿元、1.46万亿元。

但同时,“一降”体现在住户贷款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低于2021年的7.92万亿元。其中,2022年住户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少增7600亿元;包含住屋按揭贷款的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亿元,较2021年的6.08万亿元出现大幅下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3年,提振居民消费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要从需求侧发力,提振居民住屋消费意愿和能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屋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目前住屋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屋需求,应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屋需求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二套住屋贷款利率下限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企业中长期贷款发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恢复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费仍需宏观政策加码 - 天天要闻

债券发行减少波及12月社融新增

社会融资方面,2022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社融存量继续下行0.4个百分点至9.6%。

整体来看,12月社融新增的实际值基本符合预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显示,多数参与机构认为12月新增社融将同比下降,预测中值为1.51万亿元,有一半受访机构的预测值位于1万亿至1.5万亿元区间内。

对于12月社融新增的同比少增,此前受访的多家机构就已指出,少增部分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及企业债券净融资。

“12月社融环比、同比大幅少增的主要拖累项是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其中,受2022年政府债券发行前置,以及年末到期量偏大影响,12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少增3739亿,同比少增8893亿;受前期银行理财大规模赎回,以及发行利率上行等因素影响,12月企业债券取消发行规模大增,受此影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负增2709亿,环比多减3305亿,同比多减4876亿。

从全年看,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分结构看,人民币贷款仍为强力支撑,2022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此外,委托贷款在2022年转为正增长,全年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

此外,2022年信托贷款等项目虽然延续负增长,但降幅较2021年有明显收窄。其中,信托贷款减少6003亿元,同比少减1.41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411亿元,同比少减15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社融增量降幅最多的部分仍来自企业债券净融资,全年增加2.05万亿元,较2021年减少了1.24万亿元。

对此,王青表示,一是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背景下,2022年城投融资政策偏紧,城投债净融资大幅收缩;另一方面,在年末两个月,理财赎回潮剧烈冲击信用债市场,企业债券大规模取消发行,净融资转负。

温彬预计,随着疫后经济复苏和景气回升,2023全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元,增速10.2%左右。

企业中长期贷款发力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恢复同比多增 但提振居民消费仍需宏观政策加码 - 天天要闻

12月m2增速高位回落 m2-m1增速差扩大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11月(12.4%)末低0.6个百分点,仍比上年同期(9.0%)高2.8个百分点。

从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来看,12月m2增速实际值为机构预测的最低值,机构预测中值为12.1%。

“在财政支出力度放缓、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等因素影响下,12月m2增速有所回落。”温彬表示,但另一方面,新增信贷较上月明显回升,存款派生效应增强;当前理财赎回压力依然较大,居民存款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也对m2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此前也有受访机构指出,由于理财赎回压力在12月仍未完全结束,部分理财资金转化为储户存款,将继续支持m2维持在高位。

此外,随着12月末m1同比增速降至3.7%,12月m2-m1增速差在偏高的水平上进一步扩大。

王青对此分析称,这表明在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力,广义货币供应量高增局面下,整体而言,企业、居民手里并不缺钱,但受房地产低迷、疫情波动影响,实体经济活跃度不足,宽信用向稳增长传导仍不顺畅。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消费“挖潜” 发展“提速” - 天天要闻

消费“挖潜” 发展“提速”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1.6%,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在广袤神州大地上,平均每秒有5700多件快递、每天有5亿件快递在穿梭流动。快递业务量增长,映照中国消费的红火气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服
经贸合作为中拉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 - 天天要闻

经贸合作为中拉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

3月7日,2025拉美国家投资推介会在广州举办。新华社发新华社广州5月15日电 题:经贸合作为中拉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新华社记者陆浩、陈雨峥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9万名境
定了!油价或将大反转!时隔44个月之后有望重返“6”字头 - 天天要闻

定了!油价或将大反转!时隔44个月之后有望重返“6”字头

5月19日(下周一)24时,国内汽柴油即将迎来调价的时间窗口。从目前的情况看,届时油价下调基本成定局,而车主用得最多的92号汽油也有望时隔44个月之后重返“6”字头。据金联创测算,截至5月15日第八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61.55美元/桶,变化率为-4.42%,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240元/吨。折算到每升的话,92...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这场创新创业大赛在浦东张江举办 - 天天要闻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这场创新创业大赛在浦东张江举办

为加速智算产业创新突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5月15日下午,2025年“海创浦东”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暨895创业营(第十六季)智算专场开营仪式在张江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活动汇聚了数百名海归创业者、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同聚焦智算...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启幕 - 天天要闻

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启幕

5月15日,2025上海海峡两岸青创大赛发布会在上海金山区隆重举行。今年大赛迎来十周年,将以“创梦十载,共筑未来”为主题,分为“青聚·追梦”“携手·筑梦”“智创·圆梦”三个篇章,优化赛事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两岸青年实现梦想。上海市台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立新,金山区委常委张恂,上海市台协会长张简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