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市低开后继续震荡走低,沪指跌近1%,科创50逆市微涨。两市成交9098亿,比上周五少了近1000亿,今天还是明显的存量博弈。
外资净卖出43亿,算是近期比较罕见的了。
对于下跌的原因,昨晚也分析了,核心是利好兑现的预期,同时各种利空也开始来了。
首当其冲的还是疫情。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以北京为代表,大幅的扩散。
这两天,热搜上,也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疫情的话题。
今天,A股也是继续抱团炒抗疫概念,而前段时间领涨的上证50、权重,则普遍调整。
越是炒抗疫,越说明市场情绪比较悲观。
其次,就是哨兵昨晚讲过的,各项经济数据该陆续出来了,而且会不太好看。
今天盘后,央行公布了11月的金融数据。
M2增速再创新高,达到12.4%。
新增贷款和社融,环比10月都有明显增长(10月因为国庆假期,每年都比较低),但都略低于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11月社融中,除企业中长期贷款有回升外,居民部门信贷、企业债券融资、政府债融资等多个分项数据均较去年同期下滑,意味着疫情下居民消费、地产需求、企业信心都偏弱。
1、都在存钱、不愿意花钱。
新增贷款1.21万亿,低于预期的1.35万亿,同比少增596亿元;新增社融1.99万亿,低于预期的2.1万亿,同比少增6109亿元。
同时,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
都在存钱、不愿意花钱,这说明普遍悲观。
2、房企融资在回暖。
11月信贷数据里,企业中长期表现得相当不错,新增7367亿,去年同期为3417亿。
这其中,做出贡献的,应当是房企。
整个11月,房地产的三支箭,是整个财经圈关注的焦点。放开房企的融资限制之后,房企是立马开启了融资,这应当是最大的增量。
3、老百姓还是不愿意买房。
11月居民新增中长期信贷2103亿,比10月份的332亿要好不少,但和去年同期比,还是偏弱,去年同期有5821亿。
虽然11月出台了不少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老百姓还是不愿意买房。
总的来看,还是老问题,央妈不断的放水,但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意贷款。
面对这样的形势,市场对于接下来政策刺激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但期待越高,预期兑现之后,越容易落空,或者不及预期。
12月初,央妈已经降准;接下来估计还会降息(下调LPR利率),继续刺激市场。
而目前12月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一二线城市,老百姓都不怎么敢出门了。
疫情还在扩散中,随着春运的来临,小城市和农村也不可避免,12月和1月份,对于经济必然要形成冲击。
所以,这两个月的各项经济数据,估计都会比较难看。
接下来,还需要面对现实情况的考验。
短线,就是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整体上,目前还是多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