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迎来的2023年,很多老人都期望着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调整,尤其是希望对养老金较低的人群可以多增加一点。有的网友说,养老金调整的时候,可以“提低限高”。对于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老人涨300元,就能够有效缩小养老金差距了。话虽如此,这种情况真的难以实现。
2023年养老金调整确实即将来临。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增长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2005年到2022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了18连涨,一年都没有落下。虽然说养老金调整的幅度略有下降,从2015年的10%下降至了现在的4%,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因此,2023年不会突兀地取消养老金调整。
从数据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呈增长状态,工资性收入是15678元比上年增长5.1%,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的56.7%。另外,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增长了2.0%。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养老金肯定会继续调整的。
为什么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老人难以涨300元?
主要有这样三个原因:
首先,养老保险基金很难承受。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老人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人人增长300元,养老保险基金很难承受。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2021年只有2987元。按照退休人员的总量(2021年为13157万人)计算,差不多有6,000万老人的养老金低于3000元,如果这些群体每人增长300元,至少就需要2,160亿元。如果再考虑到其他群体的增长,至少需要3000到4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紧张,刚刚维持收入大于支出的状态。而且接近1/4的收入还是靠财政补贴。1~3季度我国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才5.25万亿元,支出为4.89万亿元。每年的养老金调整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加,如果是每年增长3000到4000亿元,养老保险基金是吃不消的。
第二,养老金的调整总量有限度。比如说去年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增长4%,而我们的人均养老金水平只有3300~3500元左右,也就是说增加的养老金总额度才仅仅1,500亿元左右。这一总体调整额度要分散于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各省份人人定额增加的养老金钱数只普遍在30~50元左右。
按照2022年国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通知,国家明确要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以增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性。所以说,没有足够的额度分配给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老人每人增加300元的。
第三,要维持社会的公平。有一些人按照最低基数缴费15年,退休领取1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如果是退休养老金低于3000元就都能涨300元,这种增长速度会让后续退休、继续缴费的人吃亏,毕竟继续缴费一年、晚退休一年养老金也就增加100元左右。退休以后养老金涨那么快,还不如不缴费、尽早退休呢。这种情况下就不利于社会公平。
另外,退休以后人们都不再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了,如果退休养老金快速增长,实际上消耗的是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这是属于养老保障方面的代际转移。未来的年轻人已经难以享受到现在宽裕的退休条件了,比如说推动延迟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制度。
所以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养老金3000元以上人人增加300元的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