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2022年11月03日04:02:28 财经 1496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OK镜被首次纳入了集采范围,引发行业巨震。


01

集采来了


受OK镜可能纳入集采消息冲击,相关公司26日放量大跌。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截至26日收盘,欧普康视收出了20%的跌停,普瑞眼科大跌近14%,爱尔眼科大跌13%,爱博医疗下跌近6%。


何为OK镜?为何集采会引发行业巨震?


所谓“OK”镜角膜塑形镜,被认定为可以延缓视力发展,因此OK镜备受家长和孩子的关注。


OK镜的原理是一种采用特殊的隐形眼镜来改变患者的角膜弧度(曲率),降低近视屈光度,从而提高视力的方法。


因此,OK镜仅仅是作为防控近视的手段,绝对不能根治近视。


需要说明的是,假性近视,的确可以通过放松、休息、散瞳干预后,视力可恢复正常,不需要佩戴眼睛。


真性近视,绝大多数是因为眼轴过长,不可治愈。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不管是国家卫健委,亦或者是美国眼科学会对此都有了明确定性。


因此,各位看见所谓可以根治近视的方式,不用怀疑都是智商税。


OK镜的治疗效果,不是根治近视,更多的是让角膜因惯性保持暂时的合理曲度,使得裸眼视力得到短暂提高。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控指南》,长期佩戴OK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


如此“神器”,价格也非常“OK”。


每副OK镜过万费用,每年都需定期更换,在使用期间还需要定期检查、日常护理。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综合来看,配一副OK镜每年的总开销将近2万元。


动辄上万的费用,其实看着开销很大,实则出厂价格仅占到终端销售价格10%至20%。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以1万元/副OK镜来看,出厂成本价约为400元/副。


其余价格主要是由于省代、以及医疗机构助推上去。


因此,OK镜昂贵的背后,更多的是中游的供应链以及下游的医疗供应商环节太多。


如果OK镜真的纳入了集采,一是砍掉多余的空间上环节,而是减少医疗腐败。


鉴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家长必定要和医疗终端有接触。


说白了,佩戴OK镜本质上是一种医疗佩戴服务,当耗材和服务费掺和在一起的时候,更容易产生价格不透明,滋生更多的中间商差价。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曝光的一起案件,2013年,湖北荆州妇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与某知名上市公司代理达成合作意向,开始收取15%利润做回扣,后来因为竞争加剧,该主任在3家经销商角逐中一路将回扣比例提高到了50%


可以预见的是,当OK镜纳入集采后,价格将有所回落,并促使医疗服务机构,分开收费,让价格更为透明。


02

措手不及


虽说OK镜高价的背后,大头绝大部分由中游和下游拿去,可作为上游的生产商,本身也是利润丰厚,一直都有“眼科茅”的称呼。


据财报数据,2020-2021年,欧普康视的角膜塑形镜的毛利率分别为90.21%、89.66%。


此番集采,有可能又碾碎了一个暴富梦。


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国内仅有11家生产企业获得OK镜产品注册证。


其中,获得产品注册证的境内企业仅有三家,分别是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天津视达佳。


对于行业变动,爱尔眼科属于预判错误选手。


一年前,爱尔眼科对外表态,不会集采,OK镜普及率还不高,也不占用医保基金


可现实就是很打脸,资本市场对集采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回应称,目前,视光业务占公司约五分之一,OK镜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建议大家不必风声鹤唳,吓唬自己。”


此番OK镜行业新动作,我认为纠结个体企业的涨跌,意义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此番动作释放出集采新信号。


一切在娃身上暴利的生意都得小心了!


渗透率不高以及不占用大量医保费用,不再成为不纳入集采的考虑维度。


谈到渗透率,这只是从现在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未来行业规模增长角度思考。


拿数据说话,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6亿是什么概念?


我国总人口约为14亿,近视就占了七分之三。


聚焦到OK镜,2016年至2021年,OK镜的规模从54亿到125.31亿,整整翻了2倍多。


OK镜集采,一切和娃有关的暴利生意,要小心了 - 天天要闻

(图源:虎嗅)


加之,OK镜的使用属性,要求一年一换。


如果以一个孩子8岁开始戴OK镜,到18岁角膜定型计算,十年期间消费的OK镜约为7至10副,每副单价约为2万来算的话,共计花费14至20万元


目前国内新中产的平均年龄在33.7岁,平均个人年收入35万元。


动辄十几万的开销哪怕放在中产,也着实有点肉疼。


这无疑加重了养娃家庭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生娃这件事上极其重视,并且着手减轻养娃负担的事项。


放开三胎自不必说了。


对学区房更是重拳出击,教师轮岗、调整入学片区等;


落实双减政策,禁止K12、教培全线凉凉;


......


聚焦到医疗领域,种植牙、生长激素、齿科正畸耗材等已纳入集采。


以上三种医疗消费品,从客观实际来看,的确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医疗费用。


医疗资源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倾斜逐渐明显,譬如部分地区已经免费推广预防疾病的HPV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小儿肺炎疫苗等,纳入集采也只是时间问题。


03

结语


OK镜集采,对于生产商们未必不是好事。


砍掉多余的中间商,剩下消耗巨大的推广费用,更有利于企业研发和转型升级。


加之,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OK镜企业,自身业务结构更为多元,不会因OK镜纳入集采而伤筋动骨。


此番OK镜集采,对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集采方向性信号的出现。


从关注老年人疾病,到关注青少年医疗问题。


此前,集采更多的是关注肿瘤、心血管等方面的药物,总结起来就是关注“老龄化”疾病。


关注青少年医疗问题,既是医疗资源公益性的实现,更关乎我们百年人口大计的布局。


那些在娃身上发大财的生意,的确要小心了。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冲刺双“百分百”!洪蓝重大项目“加速跑” - 天天要闻

冲刺双“百分百”!洪蓝重大项目“加速跑”

欢颜包装项目拿证开工钇众项目设备调试克劳斯机械项目主体封顶华洲科技项目厂房验收恩瑞科技如期推进……今年以来溧水区洪蓝街道市重大项目每月突破、捷报频传发展势能持续走高逆势攻坚NO.1新项目“百分百”开工“订单突然取消,仓库积压如山,开工计划一
东莞国资委2024年总结出炉: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已超万亿元 - 天天要闻

东莞国资委2024年总结出炉: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已超万亿元

近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了《东莞市国资委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南都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12月,东莞市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0853.1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23%。负债总额8914.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91%。2024年全年,东莞市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5.60亿元,同比增长8.11%;利润总额...
全国首单低空经济ABS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来自广州科学城 - 天天要闻

全国首单低空经济ABS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来自广州科学城

低空经济腾飞正当时,金融协力奏响新篇章。7月8日下午,深交所上市大厅迎来了一场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特别意义的敲钟仪式:全国首单低空经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正式上市,总发行规模5.84亿元。这份来自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学城集团的金融创新项目,将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深度融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动低空经济与航...
国资三棱镜丨告别国资,蔚来前路是坦途还是迷雾? - 天天要闻

国资三棱镜丨告别国资,蔚来前路是坦途还是迷雾?

《国资三棱镜》以党媒视角穿透改革现场:看治理升级的智慧,察动能迭代的轨迹,听市场突围的脉动。在这里解剖“大象转身”的战略抉择,记录“蚂蚁雄兵”的砥砺前行,探寻山东国资国企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迁的深层逻辑。以观察为镜,以思想为桥,与万千奋斗者共同书写新时代国企答卷。笼罩蔚来的迷雾,还未消散,一场...
激光雷达杀入10万级市场?零跑B01预售10.58万起,价格或许有惊喜 - 天天要闻

激光雷达杀入10万级市场?零跑B01预售10.58万起,价格或许有惊喜

在惯有的认知中,激光雷达是普通车型迈向高阶智能代步车的“敲门砖”。那么为何激光雷达更贵呢?这主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部件的成本问题,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激光雷达在硬件上涉及激光发射、接收、扫描、信息处理等四大模块,其中激光器、探测器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像是索尼的车规级SPAD芯片(探测器)几乎处于长期垄断...
启牛商学院金融知识普及:止盈止损与分红股投资智慧 - 天天要闻

启牛商学院金融知识普及:止盈止损与分红股投资智慧

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特别是对于进取型投资者而言,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是启牛商学院持续关注并致力于解答的问题。启牛商学院围绕止盈止损策略与分红股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用的投资指南。 进取型投资者,以其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追求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目标,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