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虞公港开发建设系列框架协议》在长沙集中签约。投资超100亿元开发建设的虞公港,有望成为城陵矶港的延伸港、大宗散货集散中转港和服务长株潭地区的深水港。依托虞公港建设的湘江新区临港产业开发区,将被纳入长株潭都市圈四大重点片区之一。
虞公港是长沙北郊的一个天然深水港,常年通航5000吨,丰水期可通航10000吨船舶,位于湘江湘阴段三塘镇境内,处于湘江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交汇处(东经112°53'45″、北纬28°47'48″),往湘江上行59公里可抵长沙航电枢纽,向下顺流87公里可至城陵矶,是全省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内河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和潜力巨大的开发价值。
早在2020年10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湘江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支持新区依托虞公港建设深水港,提升通江达海能力。今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湘阴虞公港作为“强省会”战略重要水运交通枢纽工程被列入其中。9月19日,长沙市、湘江新区再次紧密部署调度虞公港规划、开发建设进展。
2020年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正式批复的《岳阳港总体规划(2035年)》,明确“湘阴港区以件杂货、干散货、集装箱运输为主,兼有旅游客运,港口岸线长1620米,规划建设13个标准泊位”,是城陵矶港区之外唯一一个保留集装箱作业功能的港区。按照城陵矶副港、长株潭枢纽港、湘江新区专用港的定位,科学编制湘江虞公港及港区规划,近期规划2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努力将虞公港及临港新区打造成为长株潭大宗物资的集散地、贸易集聚地和耗水耗运型工业集中区,为长株潭和湘江新区提升通江达海能力、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肩负着“通江达海”的信任与期望,虞公港将为湖南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新平台、构建新引擎。
根据虞公港开发建设系列框架协议,虞公港及临港开发区规划2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计划建设码头泊位13个(含1个保障性泊位),一期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5000吨级泊位4个、物流园及港口疏运体系,计划今年年底开工,2024年建成运营。
虞公港建成后,相当于将长江水运向湖南内陆延伸了近100公里,等同于将城陵矶港功能拓展至长沙北,促进长株潭都市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无缝对接和融合。
作为虞公港开发建设责任主体,湘水集团表示,将高质量建成运营虞公港,努力将虞公港打造为“城陵矶港的延伸港、大宗散货集散中转港和服务长株潭地区的深水港”,助力全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希望的黄金水道。高标准打造湘江中下游港口品牌,按照“区域品牌管理+港口集约运营”的思路,加快城陵矶港、虞公港、铜官港、霞凝港一体运营、错位发展,实现湘江中下游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的全省港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