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人讨论“人民经济”这个词,说实话的,光看这个词,或许会立马就想到“人民医院”“人民法院”这些名词和地方。查询了一下,发现“人民经济”已经是十多年前的老论调了。
这词最早出自于张一君2010年3月8日发表于《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人民经济”如何定义》的文章。对于张一君的“人民经济”是什么?时作任中国民(私)营经济原研究会会长、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主席保育钧有句概括:“民营企业发展大了就是人民经济。” 这个观点,据悉也得到了大连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赞同。
一、保育钧的观点。
综合起来有三点:让位,给权,快让!
一是让位!保育钧认为,中国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比翼齐飞之势,不应当将民营资本排斥在电信、石油、电力、钢铁、煤炭、航空等领域之外。
二是给权!保育钧认为,国有企业不应占据自然垄断行业,放开私营企业进入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如:目前矿老板得到的是矿的开采权,而非产权,所以是掠夺式开采。如果得到产权,老板们“谁会拿自己花钱买的资源开玩笑。”
三是快让!保育钧认为,私营企业劳苦功高,如75%以上的就业岗位是由民营企业提供,民间还有上万亿元的资本没有出路。而“国有企业占用的土地,有一半的土地出让金没交,即便这样却只有不到1万多亿元的利润”。
二、温铁军的观点。
温铁军是“三农”问题专家,人大二级岗位教授。近日,他对“人民经济”一词又有了新的解读,并引起了网上的热议。温铁军教授所阐述的人民经济的定义是:具有维护国家自主发展的爱国主义性质的经济体。
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三、小结
说句实在话,经济就是经济,怎么来个“人民经济”,总感觉怪怪的,并立马会想到“人民医院”“人民法院”这些不敢去不想去,有时也不得不去的地方。具体为什么要发明这个瓶子?装什么样的油,详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专家教授们能忧国忧民,讨论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是个好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