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李书福要做造手机”了。据媒体所言,项目进展十分迅速,已经开始在业内寻觅人才,公司将在湖北武汉、上海等多地,乃至海外设置办公地点。不过记者采访吉利方面,对方态度谨慎,表示并没有收到内部消息。

一直以来,只有互联网企业或者通讯科技企业说要做汽车。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把汽车这么复杂的高集成产品做出来,才能证明自己的企业地位和与时俱进的能力。所以华为、创维利用自身优势,为智能汽车研发车机系统;百度、阿里对自动驾驶的研究;谷歌、Uber、苹果也都开始了智能驾驶的业务。小米也不例外,说了要造车之后,各方都期待小米汽车就是那种漂亮得像苹果,便宜得像水果的产品。
如今吉利作为汽车生产企业,被传说要做手机。如果单纯从技术上看,基本上就是顺手能成的事情。因为别说汽车,吉利连能够上天的“飞行汽车”都已经参与投资研发了。足可见这个企业的科技实力与着眼未来的视野。做手机,对吉利来说,大概就像一个生产电脑的企业顺手做个鼠标这么简单。
从数据上看,今年前8个月,吉利汽车总销量817860辆,同比增长9%,尽管受部分地区疫情和晶片供应全球短缺影响,吉利汽车8月零售销量仍创历史同期新高。因为长期的高歌猛进,使得吉利在品牌上深入人心,获得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与此同时,吉利汽车推出的CMA架构,就是吉利汽车智能化时代的产品诞生体系,并已经推出多款车型。吉利对智能化的理解和实践,自然是超越手机不知多少量级的。
如果说在销量和技术上的所有成功对推出自家手机来说都是铺垫,那么这个铺垫也是阵容豪华的。不过,手机之所有是手机,却又有其自身的特质。汽车卖得再好,不等于手机也能找准市场。
当前国内品牌的手机市场基本上是被OPPO、vivo、华为和小米占据了近七成的份额。那么吉利如果上来,就一定能进入前三强行列吗?喜欢OPPO和小米的大学生和小镇青年,未必就是吉利的粉丝和车主。对他们来说,手机颜值要高、拍照要好、要懂年轻人。这些诉求和吉利汽车当前的家用车形象似乎都没有太多交集。
这意味着如果吉利手机要杀入江湖,知名度不用广告,但固化形象也未必就是正资产。做手机,就是要做一个年轻人的入口。吉利手机是要成为身份的象征、科技的象征还是娱乐的象征,还真是个博弈和取舍。假如形象飘忽,就会像笔记本市场那样,陷入无定位、同质化的价格战。毕竟隔行如隔山,卖房子的去卖矿泉水也可能颗粒无收。对年轻人的把握,的确是一个无底洞,因为即使是宝马奔驰之流也不敢轻言懂得中国年轻人,更别说去做手机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