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社会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GDP差距
GDP,无疑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2020年,受卫生事件影响,各国经济整体下行,在全球16个GDP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中,我国是唯一一个保持GDP正增速的国家,增速高达2.3%,再一次拉近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即便是在此前几年,我国GDP增速也要高于美国,足以见得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据《华尔街日报》预测,我国或将在2028年前后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受卫生事件影响,美国的失业率曾一度高达14.7%,而美国经济增长的70%以上都是要靠消费去支撑,因此大多数美国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存款去维持日常生活,只得依靠救济金度日。为此,美国开始印钞救市,大发救济金,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许多美国人开始减少消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界很多声音都指向这样一个问题——是否会导致美国消费停滞,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缩小中美之间的差距?
我国GDP超过美国?
事实上,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越了美国。2020年5月,世界银行在发布《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指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去计算,2017年,全球GDP总量位居前10位的经济体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英国、巴西、法国和印度尼西亚。
得出这一结论的不仅只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报告,并且得出这一结论的时间比世界银行还要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去计算,早在2014年,中国GDP总量就已超过美国。
购买力平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购买力平价。所谓购买力平价,指的是根据各国不同的消费水平,计算出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为了对各国GDP进行合理比较。与实际汇率相比,购买力平价汇率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通常来说,当一个国家大部分行业都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时,市场汇率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货币购买力;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行业都没有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时,其市场汇率往往会偏离货币实际购买力。因此,在通常经济学研究中,由于市场汇率会受到各方因素影响,并且与国家经济结构有关,因而一般引用购买力平价汇率。
一般来说,在计算平价购买力时,需设置“消费清单”,计算在不同国家中的消费。白重恩院长举例,比如将一名中国消费者一年的消费列成清单,在中国消费时共计使用3万元人民币。之后再按照这一清单在美国进行同样的消费,计算需要花费多少美元。加入需要花费6000美元,那么此时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便为5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
相较而言,购买力平价更加能够显示出各个国家之间的消费水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人民币突然贬值,那么对应的以美元为单位的GDP也将相应缩水。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变穷了,在保持原本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基础上,进口货物竞争力下降,对于国人的生活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货币贬值并不会导致中国人的实际生活质量下降。
虽然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来看,我国或许已经超越了美国,但平心而论,我国依然与美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我国高达11272美元,是美国的6.41倍。但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接近2亿,而美国只有200万左右,单位人员创造的增加值相差较大,在效率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在第三产业上,我国的增加值更是只有美国的47.1%,相较悬殊的人口,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了,我国在一些领域也是超过了美国。早在去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我国在2019年通过PCT体系申请了58990份专利,超过了美国的57840份,打破了美国在这一领域40年的领先,也代表着我国在科技事业上的飞速发展。
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妄自尊大。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才是每一位公民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强盛的希望。